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53篇
丛书文集   110篇
教育与普及   1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3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903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向往和憧憬.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到西方的理想国诉求.都可以找到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它规定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性质.又体现出当代中国的特色.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而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2.
崇高是主体在面对与自己严峻对抗的客体世界巨大力量时所获得的理性超脱和精神胜利的愉悦。它在哲学意义上是人的一种自我确证,在现实意义上是对人感性生命的形而上崇敬和肯定。由于缺少崇高观念,中国传统审美心理追求的是优美而不是崇高,体现出多种俗化倾向。从根本上看,这是儒道哲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本专题著作是“Chikyu Ondanka Kenkyu no Saizensen(全球变暖研究方法技术形势)”的英文译本,是针对日本政府内阁科学与技术政策委员会(CSTP)所制定的全球变暖研究倡议书的五份报告书之一。其余四份报告书分别为废弃物清理和资源循环技术、关于江河流域与城市地区生态和谐发展的改造、化学物品风险管理以及世界水循环圈。  相似文献   
24.
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有其客观必然性,而且也是企业加快发展的主观需要。文中论述了构建和谐企业要充分认识其基本特征,注意把握其立足点,以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5.
张丽梅  赵法庆 《科技信息》2007,(32):316-316
本文认为人性化管理与社会和谐有共同的基础,人性化管理又具有广泛性、应变性、自主性等特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以正确认识人性为前提,以掌握管理方法为关键,以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为重点,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6.
从大学生的自我不和谐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全面创新,而且要求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体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全面创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使传统文化体现出了时代特色和实践生命力。  相似文献   
28.
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位于安徽西南边陲,境内多山少地,国土面积2 398 km2,人口近40万,是国家级贫困县.近20年来,岳西县施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与此同时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的哪战略目标,目的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9.
文章从机场企业的性质出发,浅析了构建和谐机场的涵义,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民航强国目标内在要求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等三方面阐述了构建和谐机场的必要性,剖析了当前国内机场企业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就如何构建和谐机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0.
曹求真 《科技信息》2008,(9):293-294
构建和谐学校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和谐学校以促进学校发展,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如何看待大众化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地位,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