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中国古代诗词的悲剧心态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诗词的悲剧心态已经成为古代诗词文学传统悲剧性的内定因素,走不出的政治荒漠、生命觉醒的伤痛、现实的无法超越构成了悲剧心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
与先秦相比,汉魏六朝时期女性作家数量更为丰富,其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此期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历史命运却蹇险而卑弱,这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传统儒家女教思想的影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3.
对人类命运和生存方式问题的探索是曹禺剧作的一个中心主题。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中悲剧人物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想挣脱命运的枷锁但终不免悲剧的生命历程,试图发掘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困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按照某种时代戏剧规范和模式去阐释曹禺的剧作,导致了我们对曹禺剧作长期的误 读。本文主要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对曹禺戏剧的命运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便 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4.
马克思主义已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当马克思主义已完成了第一次走向新世纪(由19世纪到20世纪),正要第二次走向新世纪(由20世纪到21世纪)的时候,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现实命运,前瞻其未来命运,不仅仅是凑“世纪问题”之热闹,也同时是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深入地学习邓小平理论,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5.
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同志领导了一场名震中外的整风运动,其影响相当深远。但是在这场整风运动中,我们却看到一个叫王实味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而这个知识分子的遭遇却成了50年代众多知识分子命运的前奏,也可以说得上是一场演习。  相似文献   
96.
古往今来,知识分子的生存目标正如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借司马谈之口所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在描述一个个或得意或失意的人生历程时,司马迁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知识分子要求充分张扬生命意志的性格与集权政治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造成的。  相似文献   
97.
对莫泊桑《项链》的主题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在分析了讽刺说和褒扬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这篇小说的主题的理解:作者通过玛蒂尔德的悲剧,表现了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境遇的深深同情.  相似文献   
98.
黄泽富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73-75,96
丁梅斯代尔、赫斯特伍德和威利.洛曼生活在美国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反映了美国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但是他们死亡的悲剧命运是相同的。在比较了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的个体性格基础上,近一步揭示了他们"死"的意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9.
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和普拉斯的悲惨命运表明她们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同时又是女权运动的先驱。诗歌是这两个痛苦而无助的女性用来减轻痛苦、释放压抑和发泄绝望情绪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0.
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旨在通过体育鼓励全球更加团结,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研究运用系统性文献回顾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梳理。研究表明:新格言是全球意识形态极化下,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世界割裂的特殊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奥林匹克运动在百年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展望,是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价值需求。奥林匹克新格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源头思想、文化价值、目标结果等方面有很多理论上的契合,剖析二者的理论契合基础,解读新格言的时代价值,认清现实意义,为更好宣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奥林匹克新格言精神,举办一届更团结的冬奥会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