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当代地方科技》2006,(6):76-77
什么都不种的农夫;雅典人祷告;三个最优秀的老师;老鼠胆;运气;心中的顽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2.
孙茹 《世界知识》2015,(2):34-36
<正>当前,"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外交炙手可热的新词之一,也让一度沉寂的地区共同体讨论重新火了起来。从更大的时空背景看,"共同体"构建在亚太地区并非新生事物。地区共同体的构建历程告诉我们,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任重道远。"共同体"构想: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体"(Community)一词曾长期与欧洲一体化的实践联系在一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同体概念在亚太地区逐渐流行,"太平洋经  相似文献   
123.
《歧路灯》作者李绿园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位忠肝义胆、一心为主的忠仆形象——王中。他为人忠厚老实,行事沉着干练,对主家不离不弃。他亲历了谭府由盛到衰,再由衰转盛的全过程,不仅是谭府败落时的匡扶者,更是谭府复兴的有力推动者。究其形象塑造之原因,乃李绿园作为封建正统文人,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形成了“文以载道”的创作观,而生活于康雍乾三朝的他,在盛世繁华背后敏锐地觉察到了衰败的开始。所以在作品中努力以“忠孝”两全的王中为代言,维护和巩固封建道德秩序和封建等级制度,挽救世风的浇薄和子弟的颓废。  相似文献   
124.
林道静和繁漪是中西文化融合与冲突的产儿,不同的文化传承导致她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观念,也造就了她们悲喜剧的命运。比较她们的命运际遇,进而阐释文化运动对人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是不同文化之间具有先进性、同向性和互补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5.
<正>自我消化阻碍自我毁灭:由于细胞凋亡而处于内部分解的癌细胞,可以复活并把自己重新拼凑在一起3月27日出版的《细胞报告》(Cell Reports)杂志和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癌细胞可以从自噬的破坏中恢复。研究结果就癌细胞可能对化疗的抵抗力提供了洞见。  相似文献   
126.
曹雪芹耗尽心血写下的《红楼梦》,既是女性的赞歌,又是女性的悲歌。贾府中同为庶出地位的迎春、探春,两者在外表、才干、性格及她们对自身地位的态度上都有不同,故其悲剧命运的成因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7.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不少学者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重大意义、现实状况、困境与挑战,并重点探讨了对外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路径,但未见从"新公共外交"视角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研究成果.从"新公共外交"视角观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官方化"、传播媒介"传统化"...  相似文献   
128.
一场为了人民自由的战斗和自我牺牲的价值,这就是“夫人”所代表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9.
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包涵了较强的理性精神和非理性精神。希腊神话中的非理性精神从对命运的体认、对命运的态度、对命运的超越诸方面中包含了对基督教教义本质的认同,尤其是对命运的体认与上帝观,反抗命运中必然产生的无罪之罪与基督教中的原罪意识,超越命运与一神教的救赎之间几乎是一种同质同构的关系。希腊文明因此能够迅速接受融合基督教文化并与之长期共处共同建构了丰富多彩的西方文化。文章通过分析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对冥冥之中命运的体认、反抗和超越与基督教思想之上帝、原罪、救赎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索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与基督教上帝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0.
中国文化是一种近乎"乐感"的文化,中国文学作品中大都缺失一种西方超越式的悲剧精神。小说《白鹿原》人物塑造之悲剧精神有得有失,因为文学命运感的创作意识忽略,呈现出小说人物朱先生、小翠、冷大姐和田小娥以及白嘉轩等悲剧艺术情味普遍寡淡的文本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