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6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南海东部的F油田为疏松砂岩稠油油田,针对投产后出现的储层出砂堵塞筛管,油井产量递减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等难题,在充分调研常规防砂控水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亲油疏水材料构成的封隔颗粒防砂控水技术。利用实验、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方法评价了封隔颗粒的防砂控水效果。结果表明:封隔颗粒防砂控水技术具有无需找水、全井段控水、防砂、绿色环保等多种优势,配合自适应流量控水阀(autonomous inflow control device, AICD),防砂控水效果进一步提升;F油田部分单井矿场采用封隔颗粒防砂控水后,有明显的无水采油期,在相同采出程度的情况条件下,含水上升率明显更低,防砂控水增油效果显著。该技术为类似疏松砂岩油田的防砂控水开发提供了借鉴,推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92.
为了优化自密实高流态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工作和力学性能,分别以胶凝材料、砂率和外加剂组分为关键变量,采用单一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材料组分掺合量探究对自密实高流态混凝土性能影响.结果 表明:当胶凝材料在500~530kg/m3时,有较高流动性;超过530kg/m3时,间隙通过性效果好;低于530kg/m3时,可降低离...  相似文献   
293.
林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3):3710-3713,3722
储层含水量增加,岩石的强度减小,出砂风险增大。油藏出砂将降低油气产量,损害井下装置和地面设施。针对流花油田弱胶结储层,开展储层岩石不同含水饱和度时的单轴强度实验,揭示了出水对储层出砂影响的机理,并通过经验方法对不同含水率储层的临界生产压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含水饱和度与岩石单轴强度呈指数递减规律。含水饱和度越高,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越低。含水率对岩石强度及出砂影响程度,取决于砂岩内蒙脱石、伊蒙混层等易水化黏土矿物的含量和含水率大小。  相似文献   
294.
通过对分别含有河砂和机制砂两种细骨料的C40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在高温烧透作用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细骨料种类对不同高温烧透后的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混凝土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试验研究表明,高温后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作用的最高温度,在相同的烧透条件下,C40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经历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河砂混凝土和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300℃、500℃和700℃高温后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虽然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不如河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机制砂混凝土依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5.
在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河流砂体形态、河流曲度等特征,对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馆(1 2)砂层组属河流相沉积,对比Miall的16种河流分类方案,其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馆(1 2)油藏主力油层仍是剩余油分布富集区,非主力油层则是剩余油分布高饱和度区;受注水波及程度和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储层内部垂向上形成中上部剩余油富集,而平面上低渗结构单元和注采不完善地区剩余油富集。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曲流河相沉积模式控制了储层砂体的内部结构和宏观非均质性以及注入水的空间运动规律,从而控制了剩余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96.
为了有效实现防渗堵漏,对砂柱微生物注浆的水力渗透性质进行试验研究。砂柱微生物注浆采用巴氏芽孢杆菌菌种,向试验装置中注入胶结液与菌液,静置完成微生物注浆。对实际工程问题物理模型进行简化处理,构造满足工程特性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赋予参数、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为砂柱微生物注浆水利渗透性质试验提供依据。构造均质高孔隙率砂岩非稳定达西渗流数学模型,计算可体现砂柱微生物注浆水力渗透性质的孔隙率与渗透率。将已有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对数值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通过观察孔隙率与渗透率对砂柱微生物注浆的水利渗透性质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发现,砂柱微生物注浆可降低砂柱孔隙率与渗透率,提高砂土水力渗透性质。  相似文献   
297.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评价酸化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而酸蚀裂缝在高闭合压力下闭合严重,导流能力很低,并且短期导流能力并不能代表生产时的导流能力,所以需要进行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研究。结合托甫台奥陶系高温高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征,运用高温高压酸化流动仪、FCES—100裂缝导流仪,进行了酸蚀裂缝、加砂水力裂缝、加砂酸蚀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实验,考察了不同闭合压力下三种裂缝的长期导流能力的变化规律。实验所用酸液类型、酸岩接触时间、支撑剂尺寸和铺砂浓度都是通过前期实验优选得到,分别为稠化酸、60 min、40/70目陶粒及3.0 kg/m2。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在高闭合压力下酸蚀加砂裂缝比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高,水力加砂裂缝比酸蚀加砂裂缝略高。  相似文献   
298.
平湖组为西湖凹陷重要的含油气层之一,是今后寻找有利储层的优选层位。以精细岩芯观察为基础,根据岩相、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特征,确定工区平湖组上段为三角洲平原亚相,进一步细分为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等4类微相。在单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泥质含量反演、波阻抗反演成果,认为工区物源主要来自工区北部,河道主要呈南北向展布,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工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析了沉积相纵向演化规律,预测了工区内平湖组上段的有利砂体分布区,该区砂体总体面积较大,砂厚在105~115 m,据已钻井的资料统计,已经证实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较高,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寻找油气的优选部位。  相似文献   
299.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深圳市茅洲河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针对传统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水力负荷低,占地面积大的弱点,提出了采用渗透性能良好的天然砂作为主要渗滤介质建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试验方案,并以受污染河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5m/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污染河水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其对SS、CODcr、BOD5、NH3-N、T—P和LA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51%、77.82%、85.33%、98.28%、60.19%和94.25%;处理出水中SS、CODcr、BOD5、NH3=N和LA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mg/L、15.7mg/L、2.89mg/L、0.32mg/L、0.86mg/L和0.05mg/L。  相似文献   
300.
红庙煤矿开采煤层变质程度低,自然发火期仅为1.5~3个月,在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内浮煤经常发生自燃。经过多年的防灭火经验,当工作面内布置有灌浆管路时,从工作面下端向上端方向依次注砂,在采空区内形成一道砂墙,有效地控制了浮煤自燃。经计算机模拟计算和注砂措施的效果考察,给出了试验工作面的最佳注砂砂墙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