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1.
混合气组分对CO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吸附柱动态实验装置,分别考察了混合气组分H2O、CO2、CH4对稀土复合吸附剂变压吸附CO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气中微量的H2O的存在对稀土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当水质量浓度仅为250mg/L时,CO的变压吸附量下降约35%;与CO相比,CO2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为弱吸附组分,但对CO的吸附性能有一定影响,当CO2体积分数为1%时,CO的变压吸附量可维持在12.5ml/g左右;而CH4的存在对CO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2.
阴,阳离子化红薯淀粉螯合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红薯淀粉经表氯醇交联,醚化剂(一氯醋酸和3氯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阴、阳离子化,得到两性红薯淀粉螯合试剂.研究了制备条件与产物螯合容量的关系,获得了螯合重金属离子容量相当高的产品.并探讨了它的使用条件及反复利用的性能.实践证明:它是一种高效的重金属离子污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113.
改性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稻草为骨加材料制备纤维素,通过改性制得一种离子交换剂的方法及其对重金属Cu^2+的去除条件和吸附容量。结果显示;制备的这种改性纤维素对Cu^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pH≥6时,对Cu^2+的吸附容量为10.59mg/g,再用5%的氨水溶液可以洗脱再生。  相似文献   
114.
从废水中提取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5.
常压吸附流化冷冻干燥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套常压吸附流化冷冻干燥装置,选用粒状马铃薯等作为冻干物料,硅胶为吸附剂,对物料的冻干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流化床温度、物料尺寸、吸附剂粒径、风速、物料种类及形状和吸附剂加入方式等不同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通过适当提高床温、减小物料尺寸和采用粒径较小的吸附剂等,均可以提高干燥速率。在床温略高于物料共晶点温度时,常压冷冻干燥过程仍可以进行.  相似文献   
116.
废水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控制因素为磷,文章介绍了近些年来废水除磷的方法、机理及优缺点,并进一步介绍了废水除磷的现状、发展与动向.  相似文献   
117.
以化工厂污水处理车间的剩余污泥作为材料,制备生物吸附剂,并对其吸附活性红4进行了的研究.考察了溶液pH、吸附平衡时间、染料浓度、盐的浓度等因素对活性红4吸附的影响.生物吸附剂对活性红4的吸附随着pH的降低而增大,达到吸附平衡所需要时间为60 min,吸附等温曲线更好符合Langmuir模式,pH=1条件下最大吸附量为(31.13±1.824)mg/g,盐的存在对活性红4吸附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了载铜13X的制备以及吸附噻吩的动力学性能.实验考察了负载溶液、还原时间、还原温度以及预处理等方面对吸附剂制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载铜13X吸附剂所需要的最优化条件.采用Crank单孔模型对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噻吩在载铜13X上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Crank单孔模型可很好地描述噻吩在载铜13X分子筛上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19.
分散MgO对活性炭纤维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g(NO3)2及沥青基炭纤维(pitch-based carbon fiber-PCF)为原料,通过热分解方法在沥青基活性炭纤维上分散纳米级MgO颗粒,平均粒径50nm,并用XRD,XPS,SEM,BET对分散MgO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分散MgO后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的甲烷吸附性能。负载MgO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为1210m^2/g,4Mpa下的甲烷吸附量为0.124g/g。  相似文献   
120.
采用了自制的新型非水溶性聚乙烯醇(PVA)衍生物作为吸附剂,对水中Fe3+进行吸附除去,并用0.2 mol*L-1 HCl将其洗脱,既可回收Fe3+,又使此高聚物吸附能力获得了再生.结果表明,实验条件最佳pH为3.27~3.92;吸附时吸附剂最佳用量为1.188 5 g;吸附时间为75 min;回收实验中,当吸附剂质量达1.482 3 g时,吸附Fe3+回收效果最佳达到98 %.此高聚物在吸附及再生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