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2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即便是优秀的进步文人.有时也不免捧几下臭脚,亮一亮幻想的脸相。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通常称之为“局限性”。其实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82.
郭循钊 《科技信息》2011,(24):129-129
中国是诗的王国,我国古典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发展迟缓,至唐文人叙事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主要阐释了唐代文人叙事诗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83.
"玉山雅集"与"北郭诗社",以张士诚入吴为标志,先后繁荣于吴中地区。同为吴中文人团体,二者有巨大的差异,表现在三个层面:在雅集方式上,呈现出从"娱乐化"向"文艺化"的转变;在文人心态上,表现为从"纵欲"到"闲适"、从"庆幸"到"无奈"的转变;在诗学思想上,诗人对诗歌功能的理解、诗法与诗体的选择及诗歌的审美风貌都不同。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既体现了易代之际吴中文人内部的差异性,也反映了吴中文人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84.
陈森以一种颓唐荒放之姿迷醉于舞榭歌楼之中,从而敷演出小说人物高品的放达谑浪的情调;与此同时,他那种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落寞又与文人固有的清高交织在了一起,从而化出一段清怀独抱的孤鲠意绪.该意绪在书中屈道翁的诗里获得了倾诉.儒雅的气质与风范为历代文士所共同推许,然而就清中叶言之,乾嘉以来的许多文人士夫同时也染上了狎优的时代病.儒雅意趣与狎优风气在文人身上冲撞了起来,从而成为扭转一部分文士价值评判取向的一个诱因,因此正邪、雅俗之别成了陈森臧否个中人物的标准.借助诗词的照应,他理想中的人物梅子玉与杜琴言的因缘离合诗意般地演绎着,而那种深挚的清雅意绪也从中获证.作为一个深谙诗词之道的文人,陈森对诗词风格也同样有所追求,这在该书中表现为艳蔼、高逸两种风格并茂的局面.艳蔼之作处于作者追求眼光中的一般层次;高逸之气则属于作者对诗词风格的高层次追求.两种风格均体现了陈森对诗词与人生的解悟.此外,从表现范围观之,《品花宝鉴》中的诗词还外显了作家对淹博意趣的追求,这也是清代文人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5.
词产生于民间,盛唐始进入文人之手,中唐文人词则是词体发展成熟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向成熟的晚唐文人词过渡的桥梁。中唐文人词既不同于民间词,也有别于成熟的晚唐五代词,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如题材内容广泛多样,与诗的区别界限不明显,未形成独特的风格,体式短小等等。  相似文献   
86.
本文论述了末代中国文学的状况,文人的社会境遇与思想行为的逆转,楼梦情结与楼梦文学的产生:仕途无路,报国无门,人生坎坷,救世之情竭,厌世之言生,悲怆与忧伤,认同与寻找,镜中世界与梦中解谜,形成独特的中国没落文人的风景线———楼梦情结。  相似文献   
87.
五代作家的人格心态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而发生了质变,这种质变在当时文人生活条件最为优越、创作成果最为丰富的南唐,表现得尤其明显。正是这种文人心态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南唐党争的产生与延续。南唐文人的心态大体分为三种,其中,追名逐利的处世心态与意气用事、相互诋毁的仕宦心态是南唐党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沉迷声色、逃避现实的人生取向则体现出了南唐党争对于文人心态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一般认为,敦煌词基本上是民间作品,文人之作不过数首,本文从敦煌词的内容、内容与艺术等方面分析举例,认为敦煌词中存在有相当数量的文人词,总数在数十首以上.  相似文献   
89.
李玉亭在《子夜》中所占笔墨不多,却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三十年代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典型,是中国资产阶级命运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90.
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中晚唐诗人们将情爱视为人生的重要组成。但抒写一己之恋情、艳遇有大忌在;不便于诗中明言之,故每晦其迹,而托寓神仙相匹、人神相恋,或摄取神天仙道,世外传谈,或假借游仙、梦境,而以比兴、象征及暗示手法出之。仙道情韵是中晚唐文人恋情诗的特有风调,此前不曾有,宋以后也极少见;不仅反映了那一时期文人的独特心态,而且反映了文学史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