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9篇
丛书文集   79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5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马志茹 《科学通报》1997,42(11):1159-1162
<正>核磁共振成象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核磁共振技术。自从1973年Lauterbur发表第一篇核磁共振成象(NMRI)论文以来,这一技术发展很快,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核磁共振成象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煤结构的研究中。然而,由于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同时在固体煤中质子间存在有强的自旋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使T2值变小,并且导致谱线增宽,因此限制了成象的分辨率。目前有关煤的核磁共振成象的文献报道的很少。Dieckman等人通过使用多脉冲质子去偶技术和投影重建核磁共振成象方法,获得了几个干燥煤样的二维核磁共振图象,并区分了他们的基本微观结构。空间分辨率约为200μm。我们用吡啶饱和蒸气处理了抚顺西露天长焰煤和老虎台气煤等几种煤,通过质子密度成象,观察了进入煤样中的溶剂的分布情况,并获得了一些有关煤结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32.
磺酰胺类萃取剂对锌,镉的萃取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2-(十二烷基苯磺酰胺)噻唑和2-(十二烷基苯磺酰胺)苯并噻唑萃取锌,镉的行为,研究表明,这两种萃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有效地萃取锌(II)和镉(II)并采用斜率法探讨了它们以锌(II)和镉(II)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33.
本文合成了11个新的腈代及酰胺代面体硼烷阴离子衍生物M「BnHn-1NCR」和M「BnHn-1NH2COR」,并用IR,EA,UV表征其结构。通过对这些化合物的电导及差热性质的研究,揭示了其热稳定性规律和摩尔电导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4.
从中国南海海绵Phylospongiasp.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Phyl-loamideA,它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和化学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蓖麻油为原料,通过醇解,酰胺化得到蓖麻油烷醇酰胺(RA),RA与硼酸进行酯化反应,最终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硼表面活性剂———蓖麻油烷醇酰胺硼酸酯(RAB)。并确定了工艺条件:RA∶H3BO3=2∶1,温度130~140℃。对产物RAB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作了表征。  相似文献   
36.
在pH3.6的HAc—NaAc的缓冲溶液中,在加热的条件下,铬(Ⅲ)与铬天青S(CAS)和溴代十四烷基吡啶(TPB)形成蓝色三元络合物,其λmax在615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1.26×105,铬的浓度在0~8.5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此显色反应应用于天然水、自来水、电镀排放液及合金钢中微量铬的测定,可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聚氯乙烯与吡啶在浓氢氧化钠存在下制备了聚氯乙烯-吡啶树脂,它可用作相转移催化剂,对于许多有机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38.
以月桂酸甲酯与单乙醇胺反应制得了月桂酸单乙醇酰胺,再与P_2O_5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醇酰胺磷酸酯盐,初步探讨了该物质的合成条件,并测定了其物化性能。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铕-二苯甲酰甲烷-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在加入微量Gd3+后的三乙醇胺缓冲溶液中的荧光特性及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体系在最佳测量条件下反应速度快且稳定性好;铕浓度在1.0×10-10~1.0×10-8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信噪比为3时,最低检出浓度为2.6×10-11mol·L-1,常见稀土离子对测定无干扰,用于稀土氧化物中铕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0.
本文合成了4-(喹啉8'-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测定了该配体和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它们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与Cu(Ⅱ)-bipy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还合成了4-(喹啉-8'-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M酮配体,测定了该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并比较了这类带有功能性侧基的二氧四胺大环新型配体在水溶液中与Cu(Ⅱ)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和相应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