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5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9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CO2/酚基树脂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酸性法、碱性法、复合法和厌氧胶法四种合成CO2/酚基树脂的方法,每种合成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然而在四种合成方法中,就树脂砂强度而言,碱性合成方法是最好的。另外,用丙烯酸、硅酸乙酯、酸酐改善树脂的性能,其中丙烯酸对酚基树脂的质量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合成4-芳基-2,6-二苯吡喃高氯酸盐及转化为吡啶和取代吡啶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建立了N'-(4,6-二甲氧嘧啶-2-基)-N-β-吡啶甲酰基硫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ODS色谱柱,以乙腈∶水=90∶10(v∶v)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进行分离,以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24 nm下进行测定.该方法回收率在98.76%~100.18%之间,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标准偏差为0.119,变异系数为0.123%.  相似文献   
44.
微生物发酵对棉籽壳营养成分及游离棉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由纤维分解菌、乳酸菌与酵母菌等主要有益菌组成的复合菌发酵棉籽壳。测定发酵前后游离棉酚及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变化,对发酵后微生物细胞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籽壳发酵后游离棉酚含量降低,脱毒率达75.4%,CP提高了2.29%,NDF降低了18.21%,ADF降低了16.04%,微生物细胞数量达到9.85×109个/g,与发酵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该方法处理棉籽壳,棉籽壳营养价值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5.
以硫代乙酰胺(TAA)与Cd2 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备了CdS荧光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强烈的被药物成分柳氮磺吡啶所淬灭,建立了一种高选择性的测定柳氮磺吡啶的荧光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2时,对于柳氮磺吡啶的检测下限可达到1×10-7g/mL,线性范围为5.0×10-7g/mL~1.0×10-4g/mL.方法已用于药片中柳氮磺吡啶的测定.  相似文献   
46.
金刚石薄膜电极处理含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硼掺杂金刚石薄膜(BDD)为电极,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对含氯酚废水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循环流动的方式,结果表明:在给定不同恒电位的情况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也不同;在高电位时电流密度比较大,使间接氧化增强,导致COD去除率和瞬时电流效率(ICE)增大;由于支持电解质N aC l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盐氧化性强,因此N aC l比H2SO4对COD去除率和ICE增大更有利。采用钛基活性涂层(ACT)电极与金刚石电极的对比实验发现:由于BDD电极的弱吸附性,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ACT。  相似文献   
47.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RHF方法在6-31G水平下对吡啶类分子进行构型全优化,并用优化得到的量化参数作为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并将此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吡啶类化合物pKa值的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多元线性回归算法的结果相比较。研究表明,所构造的人工神经网模型在预测吡啶类化合物的pKa值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采用DM F法合成了4-二甲氨基吡啶,并对该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由吡啶与氯化亚砜合成中间体双吡啶盐酸盐的收率从文献报道的57%提高到65%;由中间体与DM F合成目标化合物的收率从文献报道的53%提高到73%.所用合成方法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合成成本,减少了三废排放.  相似文献   
49.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两个新的三元配合物[Ni(phendio)(TPA)](CIO_4)_2(1)和[Cu(phendio)(TPA)] (CIO_4)_2(2)(phendio=1,10-菲咯啉-5,6-二酮,TPA=三(2-吡啶甲基)胺)在pH 2~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0.3~0.4 V(vs.SCE)电位扫描范围内这两个配合物都表现出与pH值相关的氧化还原活性,pH<4时,是2e~-/3H~ 过程,pH>4时为2e~-/2H~ 过程.  相似文献   
50.
合成了三-(6-甲基-2-吡啶甲基)胺(TLA)的叠氮桥联双核锰(II)、镍(II)配合物,对两种金属配合物模拟甲基单加氧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温度、催化剂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催化作用的影响,分析了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通过对EPR光谱和UV-v is光谱的研究,得到了高价金属氧酰(M=O)活性中间物的信息,提出了反应机理.应用比色法考察了两种配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