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4篇
丛书文集   92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71.
综述了氨氧化法生产4-氰基吡啶所选用催化剂的多种体系,以4-甲基吡啶为原料,通过筛选高活性的催化剂VP x Sb y O z及载体SiO2,确定优的工艺条件,合成4-氰基吡啶。所述方法4-甲基吡啶转化率达到100%,4-氰基吡啶收率96%。  相似文献   
272.
以2,6-双(N,N’-5-乙基-1,3,4-噻二唑-2-甲酰胺)吡啶(L)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含有酰胺键的钴配合物.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一个以μ3-O为中心的三核配合物,配体L则作为四齿配体同时配位于三个Co原子.配合物的热分解分两段进行,最终产物为钴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273.
以3-吡啶-4-苯甲酸(HL)和Co(NO3)2·6H2O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雏链状钴配合物{[Co(L)2(HL)(H2O)]·H2O}n(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1.1362(2)nm,b=1.1688(2)nm,c=1.4104(3)nm,α=93.93(3)°,β=104.25(3)°,γ=116.81(3)°,Z=2,V=1.593(3)nm3,Mr=690.56,Dc=1.658/g·cm-3,μ=0.745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969,wR2=0.1616。配合物1呈现出一维分子钩双链结构,相邻链间通过O—H…O氢键相互作用组装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74.
室内装修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现在文明社会一个严重困扰人类生活的问题。室内装修产生污染的源头和途径,污染源的种类,影响人类生活的严重程度,以及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减轻和治理室内装修污染,都应该成为人类社会所共同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75.
考察了甲醛在平板式和管式两种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的降解能耗以及两种反应器中放电电压、甲醛初始质量浓度和停留时间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管式等离子体反应器相比,平板式反应器的甲醛降解能耗大大降低(从55.0W·h/m^3降低至12.8W·h/m^3);管式反应器和平板式反应器的甲醛降解率均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并分别在11 kV和18 kV处出现拐点,随后降解率增幅减小;甲醛降解率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276.
以N,N-二甲基苯胺为原料,采用吡啶为缚酸剂,通过就地生成体积较大的溴化剂--溴化氢吡啶过溴化物,提高了4-位溴代反应的选择性,4-溴-N,N-二甲基苯胺的收率达到了68%.在一些无机碱存在下,本反应也可以得到中等收率的产品.n(N,N-二甲基苯胺):n(溴):n(吡啶)=1:1.1:1.1、反应温度10~15℃、反应时间为6 h是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77.
Formaldehyde, a well-known environmental toxic hazard, has been found to produce endogenously via semicarbazide-sensitive amine oxidase-catalyzed oxidative deamination of methylamine. In diabetes, the activity of SSAO has been found to increase with a subsequent increase in endogenous formaldehyde production. It has been postulated that SSAO-induced production of formaldehyde may be involved in the alteration of protein structure, which may subsequently cause protein deposition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athological disorders. Formaldehyde has also been found to react (cross-link) with amino group of the N-terminal amino acid residue and with the side-chains of arginine, cysteine, histidine and lysine residues. Therefore, formaldehyde may be responsible, at least in part, for protein cross-linkage, oxidative stress and cytotoxicity. The cross-linking of formaldehyde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was studied using LC-MS and Mascot database. The peptides sequence for control BSA (untreated) digested with trypsin was matched in the online database search query by exporting the MS/MS data to online MASCOT database. In this way, a total of twenty-seven peptides were matched in the database search query. These twenty-seven peptides were then searched manually in all of the tryptic BSA sample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A that were incubated in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Six formaldehyde-treated BSA peptides (FKDLGEEHFK, HLVDEPQNLIK, KVPQVSTPTLVEVSR, RPCFSALTPDETYVPK, LVNELTEFAK, DAFLGSFLYEYSR) were found to be the possible markers for formaldehyde-protein/peptides adducts.  相似文献   
278.
利用α-氨基吡啶和水杨醛合成了α-氨基吡啶缩水杨醛Schiff碱(HL=C12H10ON2)及其铜(Ⅱ)、镍(Ⅱ)、钴(Ⅲ)配合物.通过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紫外、氢核磁共振、热重-差热、电导率及荧光性等表征,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分别为CuL2、NiL2、[CoL2]NO3.  相似文献   
279.
在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pH 6.0)中,单独的葡聚糖硫酸钠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共振瑞利散射都非常微弱,但当两者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后,仅引起吸收光谱的微小变化,但却导致RRS显著增强,并产生了新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葡聚糖硫酸钠在0.01~2.8μgmL-1范围内与RRS强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DSS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达9.85ngmL-1.通过实验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有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80.
室温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的绿色溶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氯代正丁烷与吡啶反应合成作为室温离子液体中间体的氯化N-正丁基吡啶(BPC),进而利用BPC与NH4NO3、NaBF4在丙酮中的复分解反应,合成硝酸N-正丁基吡啶(BPN03)、四氟硼酸N-正丁基吡啶(BPBF4)两种室温离子液体,并通过IR、^1HNMR等方法对室温离子液体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BPNO3、BPBF4这两种N-烷基吡啶类室温离子液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