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首次合成了四种 FeLACl_2型混配合物。其中 HL 为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和1—苯基—3—甲基—4—(P—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A为1,10—二氮杂菲和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X—粉末衍射,摩尔电导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82.
首次合成了八种CeL_4A型混配配合物,其中HL为1-苯基式-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L′)和1-苯基-3-甲基-4-(p-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L″),A为1,10-二氮杂菲(phen)、2,2′-联吡啶(Dpy)、二苯亚砜(DPSD)和三辛基氧化膦(TOP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摩尔电导测定等分析测试手段,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相似文献   
83.
在乙腈中,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DMPZM)与HgI2反应得到化合物[(DMPZM)HgI2](1),该化合物通过熔点、元素分析、核磁、红外光谱等表征.X射线衍射法测得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D2 1/c,晶胞参数:a=1.2219(3)nm,b=1.4756(4)nm,c=0.9540(2)nm,β=100.309(5)°,V=1.6924(6)nm3,C11H16HgI2N4,Mr=658.67,Dc=2.585g/cm3,Z=4,F(000)=1184,R1=0.0474,ωR2=0.0991,S=0.0474.汞原子与DMPZM中的2个氮原子和2个碘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面体结构.Hg—N、Hg-I平均键长分别为0.2047nm、0.2670nm.  相似文献   
84.
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3-吡唑啉卟吩f-2甲酯(Mf2-5)、3-吡唑啉卟吩f-3甲酯(Mf3-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实验表明Mf2-5、Mf3-5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之比1:1牢固结合,25℃时其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Mf2-5=6.14×105L·mol-1,KMf3-5=1.02×105L·mol-1.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给体(BSA)与受体(Mf2-5、Mf3-5)间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rMf2-5=4.48 nm,rMf3-5=4.86 nm,EMf2-5=0.24,EMf3-5=0.20.并推测了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85.
采用一种新的混合溶剂体系,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种新近合成的4-酰基吡唑啉酮类螯合萃取剂的表观电离常数。导出了表观电离常数与混合溶剂中有机组份含量所遵循的经验方程,由直线外推得到了螯合剂在纯水中的电离常数值。  相似文献   
86.
合成了三种吡唑啉酮双席夫碱双核稀土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Ln2」(PMαFP)2en「3,其中(HPMαFP)2en为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乙二亚胺,Ln为La,Ce,Sm。通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核磁共振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对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7.
在干燥的氮气氛保护下,首次合成了9种稀土与3-苯基-5-(呋喃-2)吡唑啉二硫代甲酸配合物RE(S2CNC13H11NO)Cl2)(RE=Gd-Lu,Y)。  相似文献   
88.
利用MTT法测定15种吡唑啉类似物对RP-HzVNC-AW1(AW1)细胞的毒力,采用浸渍法测定这些化合物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3龄幼虫的触杀作用,并对其关联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种吡唑啉类似物均对AW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对东亚飞蝗都有触杀作用.结果显示,两类化合物中,1-苯基-3-(2-呋喃基)-5-取代吡唑啉类化合物(Ⅱ类)细胞毒力测定与活体生物活性关联性要好于1-乙酰基-3-(2-呋喃基)-5-取代吡唑啉类化合物(Ⅰ类),其中的Ⅱ5、Ⅱ8、Ⅱ9三种化合物对细胞的抑制率与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50%,抑制率分别为76.82%、75.41%和65.87%,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3.84%、52.91%和53.55%,细胞毒力与活体检测关联性很大.  相似文献   
89.
通过质谱分析法和理论计算,首次对4-肉桂酰基PMP的质谱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报道。  相似文献   
90.
通过膦酰基腙与Vilsmeier试剂(DMF/POCl3)以及氯化亚砜的赫德-默里反应(Hurd-Mori Reaction),得到了1-苯基-3甲基-4-(O,O-二乙基)-磷酰基吡唑、1-苯基-3-(O,O-二乙基)-膦酰基吡唑和5-(O,O-二乙基)-膦酰基-1,2,3-噻二唑3个新化合物,产率30%-92%。其结构均经^1H NMR、^31P NMR、MS及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