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合成了新 β双酮试剂 ,1 -对硝基苯基 - 3-甲基 - 4- (α -呋喃甲酰基 )吡唑啉酮 - 5 (HL)及其铜和铬的配合物 .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数据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 :[CuL2 (C2 H5OH) 2 ]·C2 H5OH、[CrL2 (C2 H5OH) 2 ]OH·C2 H5OH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 -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32.
合成了配合物 Tb L3·2 H2 O ( L= P M P P,即 1 苯基 3 甲基 4 丙酰基 5 吡唑啉酮)(1),并用 F T I R 对其进行了表征,用 X 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c 空间群. 晶胞参数分别为 a= 17.481(7) ,b= 12.837(3) ,c= 18.397(9) ;β= 101.04(3)°; V=4 052(2) 3 ; Z= 4; Dx = 1.526 ( M g·m - 3); R= 0.064, Rw = 0.073.中心离子与 8 个氧配位形成四方反棱柱多面体  相似文献   
33.
在pH4.5的HAc-NaAc介质中,Ni(Ⅱ)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生成络合物,于-0.95V(vs.SCE,下同)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波峰电流与Ni(Ⅱ)浓度在0.005~1.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0.95V处的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Ni(Ⅱ)还原产生,络合物组成为Ni(Ⅱ):PMBP=1:1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采用离子交换法分离干扰离子,用于钢样中镍的测定,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5(PMP)含氮五元杂环为母体,选取含7个碳的直链烃为取代基,采用Jensen合成法,合成出新型的吡唑啉酮衍生物1-苯基-3-甲基-4-庚酰基吡唑啉酮-5(HL).应用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组成测试,并将获得的单晶在单晶XRD衍射仪内进行结构分析,发现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c,晶胞参数a,b,c分别为0. 850 02(9),0. 840 90(9),2.223 6(2) nm,晶胞中独立原子的个数Z=4,品质因子S=1.082.同时运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化合物[Ni(Hpdc)(2,2’-bipy)(H2O)2].H2O(H3pdc=3,5-吡唑二甲酸,2,2’-bipy=2,2’-联吡啶)。用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配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金属离子位于一个变形八面体的中心。镍(II)以六配位的方式,与三个氧原子和三个氮原子进行了配位。构成晶胞的四个配合物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结,芳香环间未形成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6.
应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5-甲基-2-苯基-4-(苯氨基-苯亚甲基)吡唑-3(2H)-酮(P)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作用.确定了P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3,4-二硝基吡唑(DNP)的热分解性能和热稳定性,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其在绝热条件下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得到了DNP绝热分解的温度、压力、温升速率等随时间及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DNP的绝热分解分为四个阶段,后两个阶段为其主要热分解阶段,主要的热分解从245.5℃开始,绝热分解整体是较为缓慢的,没有自催化现象发生,证明DNP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根据温升速率方程及Arrhenius公式对这后两个阶段进行了动力学计算,两个阶段的热分解反应级数为0.5和1,活化能分别为218.4 kJ/mol、331.1 kJ/mol,指前因子分别为7.9×1018min-1、6.9×1028 min-1,并得到了DNP绝热分解温升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38.
该文以1,4-双肼屈嗪和乙酰丙酮为原料分别采用微波、常规法经过环合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双吡唑配体:1,4-双(3,5-二甲基-吡唑)屈嗪,其中微波法产率为59 %,常规法产率为63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稀土离子Eu3 、Tb3 配合物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对比.  相似文献   
39.
以2,3-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肼解、与马来酸二乙酯成环、溴代、氧化、水解得到关键中间体3-溴-1-(3-氯-2-吡啶)-1H-吡唑甲-1-甲酸,然后再与二氯亚砜反应生成甲酰氯,最后与各种环氨作用得到最终化合物3-溴-1-(3-氯-2-吡啶)-1H-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并对最终化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40.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含芳基吡唑的饶丹宁衍生物,用于抗菌活性的筛选。方法以盐酸氨基脲和不同取代的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消除反应、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和缩合反应,得到了12个的3-芳基吡唑缩饶丹宁衍生物。采用连续稀释法评价12个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所合成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未见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3j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抑菌活性MIC值达到32μg/mL。结论本研究合成的3-芳基吡唑缩饶丹宁衍生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虽然活性强度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饶丹宁类衍生物的抗菌构效关系,为新的抗菌活性化合物乃至候选药物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