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经过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2条地质剖面进行构造复原,利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中的2口井做沉降史分析,结果表明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为三叠纪末期发生构造抬升形成古隆起构造,之后的侏罗纪未发生构造沉降,一直处于沉积间断状态,白垩纪早中期发生构造沉降,白垩纪末期库车拗陷整体发生抬升剥蚀,古近纪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的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强度较弱,苏维依组-康村组沉积期的喜马拉雅中期构造运动强度逐渐增大,到库车组沉积期-第四纪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活动最强烈。盐层的滑脱作用使得盐上、盐下地层变形极不协调,盐上地层缩短量明显大于盐下地层,表现出明显的盐上、盐下分层缩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利用川西拗陷各井声波测井资料分别制作了泥岩、砂岩的压实曲线,统计了部分井压力系数与层位的关系,通过这些资料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了川西拗陷的压实规律。研究认为,川西拗陷在纵向上存在四个压实阶段,即快速压实阶段、正常压实阶段、过渡阶段、欠压实阶段;川西拗陷从北向南,各压实层段顶界深度有逐渐增大趋势;上三叠统的砂岩与泥岩存在类似的异常高压现象;不同压实阶段,油气分布特征不同,但气藏主要存在于过渡带和欠压实带。  相似文献   
23.
为探求吐哈油田胜北构造粘土矿物纵向分布规律与井眼稳定性的关系,以台参2井为例系统分析了本构造泥页岩地层中高岭石(K)、绿泥石(C)、伊利石(Ⅰ)、蒙脱石(S)和伊蒙混层(I/S)矿物的分布及演变特征,测定了粘土矿物中各种阳离子(K+、Na+、Ca2+、Mg2+)的可交换容量(CEC).研究表明,胜北构造上部地层是以S(约40%)为主的高活性泥岩,中部大段硬脆碎泥页岩以I/S(约50%)为主,下部地层I/S渐减至消失.K、C、I纵向分布较为均匀,基本与井径扩大率无相关性.井径扩大率与I/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但与I/S中的S含量却呈负相关,I纵向变化小但总含量较高(约50%)且其中裂隙、解理发育,因此认为井眼的失稳主要是I及I/S含量较高的硬脆碎泥页岩在释放构造应力时,各种综合工程因素诱发地层崩裂和剥蚀而引起的,具有明显的时敏性.由于这种地层的CEC特别是EK较低,因而必须主要靠封堵裂缝而不是提高钻井液中的K+浓度来抑制井眼垮塌  相似文献   
24.
在野外剖面观测、岩心描述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沉积相类型、沉积环境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砂岩碎屑成分分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的分析,研究区具有自龙门山前缘至盆地中部砂岩的石英含量逐渐增多、沉积岩岩屑含量逐渐减少的特征,物源主要为西部的龙门山,而北部的米仓山—大巴山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小。(2)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四大类沉积相类型。(3)编制了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砂岩质量分数等值线图及沉积相图,据此认为蓬莱镇组各个时期的沉积环境及砂体展布特征主要受到湖平面升降及物源供给的控制。蓬莱镇组第一段沉积时期,主要以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为特征;第二段沉积时期,冲积扇沉积及河流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逐渐向湖盆推进,湖泊沉积的范围逐渐萎缩;第三段沉积时期,区内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范围逐渐萎缩,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较第二段沉积期增大,湖泊沉积变化不大;第四段沉积时期,主要以发育河流—湖泊沉积为特征,不发育冲积扇沉积,随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推进,湖泊沉积范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5.
研究广西中部鹿寨地区下石炭统鹿寨组下段海相富有机质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形成的主控因素,为鹿寨组下段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与演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X射线衍射、有机碳含量及主元素、痕量元素含量测试等资料对寨沙剖面鹿寨组下段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富集因素进行讨论。鹿寨组下段泥岩具有高脆性矿物、低黏土矿物的特征,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2%~4.54%,平均值为2.32%;古气候指标:古气候指数C、CIA和Sr/Cu比值分别为0.26~2.38、76.29~87.47及0.09~0.69,古氧化-还原指标:V/(V+Ni)、Ni/Co和V/Cr比值分别为0.36~0.99、2.23~9.9、2.3~26.26,古生产力指标:Ba、Cu和Ni质量分数分别为(231.32~4 128.26)×10~(-6)、(4.86~52.48)×10~(-6)、(79.99~620.27)×10~(-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鹿寨组下段沉积于半潮湿—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贫氧—缺氧环境,具有中等初级生产力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贫氧—缺氧的沉积环境是鹿寨组下段泥岩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6.
中扬子地区湘中、湘东南拗陷泥盆系-二叠系主要发育4套泥页岩层系,其中泥盆系佘田桥组与棋梓桥组泥页岩主要发育于海相台盆内,二叠系龙潭组、石炭系测水组泥页岩则主要发育于海陆交互环境中的滨海-沼泽相内。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技术、等温吸附技术,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对湘中、湘东南拗陷页岩层系储层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湘中、湘东南拗陷泥页岩层系的岩石矿物成分中石英、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9.4%、21.2%和44.6%。孔隙类型中既包括连通性较好的格架孔、有机质孔、生物体腔孔等,也包括连通性较差的溶蚀孔。整体孔喉关系较好。湘中地区吸附气量Langmuir体积平均为1.72cm3/g;湘东南地区吸附气量Langmuir体积平均为1.775cm3/g。对比美国Barnett页岩储层特征,认为湘中、湘东南地区泥页岩层系具有良好的储层特征及含气性,具有较高的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7.
28.
以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反射界面的顶底接触关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振幅、频率、连续性等7个参数,对济阳拗陷古近系孔店组层序的3个亚层序的地震相进行了精细划分。根据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在研究区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发散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地震相、波形地震相、充填地震相、丘状地震相、透镜地震相、杂乱地震相等8类典型的地震相,并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与钻井及区域构造背景相结合,经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划分出冲积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深湖—半深湖、滨浅湖、河流—洪泛平原等沉积相。  相似文献   
29.
综合考虑烃源岩沉积时的内在属性和沉积之后的外在演化两个方面,筛选烃源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评价参数,并提出等效有机碳厚度概念,利用等效有机碳厚度和镜质体反射率参数的交会叠合,建立了低勘探程度地区烃源岩综合评价方法。运用此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石炭系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预测最有利烃源岩位于研究区的乌恰—喀什—阿克陶和莎车—泽普—叶城一带。该方法预测的有利烃源岩区域与目前的勘探现状吻合,显示了此评价方法在低勘探程度地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
利用吐鲁番盆地近53 a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对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疆地区部分县市的气候变化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吐鲁番盆地近53a来气温和日照时数波动中上升趋势,降水量稍微降低,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量表示增加的趋势,即气候原来的干燥暖化状况改变为湿润暖化趋势.东疆地区比较分析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吐鲁番市、哈密市、托克孙县的气候暖湿润趋势,鄯善县却干燥暖方向发展的趋势.该区气候变化由二氧化碳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漂土日数的增加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