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7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81.
高校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群体是较典型的特殊学生群体之一,也是比例较大的学生群体之一,贫困生工作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入手,阐述了如何对贫困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2.
高师大学生中贫困生比重逐年上升,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自信心却相对缺乏。以自我学习能力为突破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增强高师贫困生自我解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83.
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贫困生的思想状态,提出了贫困生思想教育要重视贫困生"精神"资助,从立志入手,树立贫困生的自信和感恩与回报意识.同时提出在资助工作中,培养贫困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理才能力和参与勤工助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484.
做好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是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在分析现行高校资助体系困境的基础上,探索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的模型,并探索三种机制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485.
丘烨 《科技信息》2012,(16):80-81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数量也增加较快,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高等教育不再是原来由国家全包下来的免费教育,个人需要承担部分学费。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了国家负担,但也大大增加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从而产生了贫困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如何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值得深思的问题,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应将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紧密结合,共同作用,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贫困生认定、贫困生档案的建立与更新、资助工作的有效监督和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86.
和谐助困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即:把贫困生作为帮困育人体系的主体,把培养贫困生成长成才放在助困工作的首位。本文从有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贫困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现今帮困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相应提出了一系列的和谐助困策略,旨在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87.
本文着眼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论述了高校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从认知策略、行为策略、情绪管理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探讨在新形势下,以高校为主体,如何构建良好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期继续探索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88.
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贫困等级认定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首要问题。文章在研究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到贫困生困难等级的认定中。在认定过程中,先利用初值无量纲法统一各指标量化模式,计算出各指标与等级的关联系数;再根据指标超标情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由权重和关联系数计算出贫困等级的综合灰色关联度;最后利用置信度准则确定评价结果。实例证明,该法简便有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89.
陈烨 《科技信息》2010,(21):144-144,325
贫困生,这个高校内普遍存在的群体,已然是高校学生工作中重点工作对象,而关心和帮助贫困生也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但在新形势下,贫困生工作中出现的认定问题及贫困生面临经济压力而出现的心理困惑等等,这一系列关于贫困生工作的问题都值得高校学生工作者好好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