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2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2篇 |
教育与普及 | 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11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朱文带着强烈的反叛欲望走上文坛.朱文以"性"作为其小说叙事的出发点与轴心,旨在对性禁忌进行尖锐的挑战、对我们现行伦理道德进行挑战.作为"断裂"者,朱文寻求自由的愿望是强烈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其无力逃出现实文化挤压的心灵实质.朱文小说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在城市或城市之间四处游走的边缘人形象. 相似文献
32.
流散现象是近百年来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这种现象的出现造就了流散写作的诞生。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语境下,流散写作已经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流散作家们往往具有双重的民族和文化身份,了解他们在异质文化语境中心灵世界和文化身份的变迁,对我们认识全球文艺格局的新趋势、新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离骚》中叙事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句法的角度研究了《离骚》叙事的结构模式,即用断续性的叙述语言代替连续性的叙述语言来打破抒情主人公活动时间的延续性,并指出《离骚》中的叙事只不过是为情感抒发提供机遇,情感把叙事纳入自己的轨道。 相似文献
34.
王慧灵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5):48-53
先锋小说中被设置了许多神秘因素,这是与先锋小说家们对叙事方式的探索紧密相连的,并传达出作者独特的创作观念,成为先锋小说的一个重要层面。神秘因素在先锋小说中呈现出多种表现形态,增添了先锋小说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35.
温斌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3):15-21
以“感伤”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感伤美的不能长终,感伤梦的不能永恒;长恨美好存在的毁灭,长恨破坏美的外在力量,从而抒发作者红颜薄命与历史无情的深沉慨叹。而这样一个主题的确立,更适合于这篇长叙事诗伸缩自如,异彩纷呈,变化灵活的歌行体艺术结构。其感伤的内容和对象的情感化、写意化处理形成了巨大的艺术潜势,召唤后世文人对它进行再吸收、再创造、这便是“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36.
叙事方式中的创作主体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0,(1)
在传统叙事理论和阅读习惯中,创作主体姿态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实际上,它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小说文体成立、价值取向和人文品格的决定因素。在叙事方式中,主体姿态会从主体视角、时空构置和叙述口吻等途径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7.
叙事医学为人文学科介入医学提供了一种构建性的方案,然而,尽管叙事医学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但依然需要对它做出一些批判性反思。叙事医学旨在消除医患鸿沟的理念值得支持,但需要对其认识论局限、实践困境及其差异性主张中的普遍主义特征加以反思和批判,尤其需要考虑其西方城邦理想下的叙事模式与中国的文化差异,避免形成简单化的理论照搬与实践应用,从而限定叙事医学的适用条件,在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的基础上,发展适应不同个体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叙事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38.
《金阁寺》中的金阁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重要物象,不仅为人物沟口提供了美好想象、理想幻灭、自我毁灭的契机,也在他处理同“重要他者”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阁的多面形象映射了沟口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构成了沟口精神嬗变的伦理标志物;沟口的多面形象与金阁的多重物象隐喻遥相呼应,成了金阁“物语”表达的参与完成者。小说在写人状物的“双线并进”中探讨了欲望与诱惑的“无常”。 相似文献
39.
40.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1)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方向与路径。南昌起义军从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攻占南昌城,南征广东,转战粤闽赣湘边,到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历经胜利到失败,由失败走向新生的光辉历程。《布尔塞维克》作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对南昌起义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对中国革命的道路任务工作作了新的探索,那就是继续实行更加激烈的武装斗争、争取革命的领导权、实行土地革命、争取工农群众。通过《布尔塞维克》对南昌起义的叙事与记忆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注重理论思考和自我总结的政党,极善于及时进行党史叙事与历史构建,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对全面和深刻研究南昌起义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