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2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71.
上海马桥地区6000年来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上海马桥遗址剖面样品的粒度、磁化率、氧化物的分析及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古文化遗址沉积学与考古学资料的对比,发现在良渚文化形成之前以及良渚文化末期和唐宋期之前均存在不含文化器物的自然层。其中良渚文化形成之前的自然层主要是由浅海相→潮间带→潮上带→滨海沼泽环境所致;良渚文化末期的自然层是由这一时期(3800~4000aBP)的陆地洪水所致,属于文化断层性质;唐宋期之前的自然层亦是由多次频发的洪涝灾害所形成的文化断层。  相似文献   
972.
基于精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观测, 结合砂箱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将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解释为不同规模膝褶带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 与断裂作用无关。新解释强调巴楚褶皱带为膝褶型背斜变形, 系膝褶带围限而形成的褶皱。该类型构造具有如下几何学特征: 带内地层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 具有一定宽度, 膝褶带两侧边界近于平行, 膝褶带与带外地层呈高角度关系, 部分膝褶带呈共轭出现。砂箱模拟实验重现了盆地腹地膝褶带发育和演化的全过程: 宽缓拆离褶皱→紧闭拆离褶皱→褶皱突起→断层调节改造作用, 模拟结果证明膝褶带是巴楚隆起形成过程的重要构造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973.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联合解释,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对渤海湾盆地长堤地区主要断裂及其伴生构
造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堤地区发育各种不同尺度和性质的断层,绝大多数断层属于生长断层。断裂活
动受到“济阳运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具有幕式活动的特征。长堤地区规模较大的两期不整合界面的形成与断裂
的幕式活动关系密切。沉积地层中形成的多期不整合界面,体现了长堤地区在新生代演化中经历了多旋回断陷作用。
根据对长堤地区重要界面的识别以及结合区域沉降史分析,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褶皱隆升、伸展断陷和稳定沉降3 个
主要阶段,其中伸展断陷阶段进一步分为沙三期-沙二期的断陷I 幕,沙一期-东营期的断陷II 幕。长堤地区的油气
圈闭类型主要受到断裂活动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其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4.
潘西煤矿断裂构造突水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潘西煤矿历年断裂构造突水资料,把其断层突水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是导水断层引起的突水;二是采动引起的断层“活化”突水。导水断层突水主要是由于构造岩带与底板裂隙相互贯通而致。采动引起的断层突水主要是在采动、矿山压力、地温应力、水应力、构造应力等共同作用下,断层产生滑移、张开,断层派生解理与裂隙发生蠕变、扩展、扩径、生长、相互贯通形成导水通道。应用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断层产生滑移、解理发生扩展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75.
为了分析胶片的非线性特性对电子断层摄影术成像质量的影响,以Kodak4463(SO-163)型电子显微镜胶片为例,按照其成像光密度值与电子曝光量对数值之间的关系曲线(D-lgE曲线)对模型样品的线性投影像实施变换,并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进行了三维重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最大曝光范围对应的D-lgE曲线片段的非线性度的增加,三维重构图像质量下降,尤其当最大曝光范围向D-lgE曲线的饱和区扩展时,三维重构的图像出现了严重失真的现象(重构图像与模型样品图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线性投影像对应的0.85减小到0.6以下).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样品的电子曝光量来改变胶片最大曝光范围在D-lgE曲线上的位置,可以降低胶片非线性特性对三维重构图像质量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用胶片为记录媒体的电镜三维重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6.
本文通过对基底构造特征、塔里木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历史的研究,分析了塔中地区沉积构造演化和应力场演变过程,并对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7.
喀拉玉尔滚断裂系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塔北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断裂之一。为了研究喀拉玉尔滚断裂系性质以及对塔北构造格局的影响,通过野外考察以及地震剖面解释,得出喀拉玉尔滚断裂为一条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受挤压-剪切作用,伴生北喀、中喀和南喀3个雁列褶皱以及次级断裂,为典型走滑断裂展布形态。喀拉玉尔滚断裂带由古生界北西向构造带继承演化而来,曾经历古生代强烈挤压构造运动、中生代平静沉积、新生代斜冲运动3期构造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表构造样式。喀拉玉尔滚断裂带处在乌什-温宿构造单元和库车-塔北构造单元之间,对两侧变形、差异压缩起到调节作用。喀拉玉尔滚走滑断裂及其伴生构造的发育可能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产生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78.
不是所有的活断层都会发生破坏性地震(5~6级以上),只有其中的极少数在未来数十年、数百年内有可能发生强震,特称之为强震发生断层。这种断层有一定宽度,一般为数米、数十米到数百米或更多。在断层范围内,地震波峰值加速度陡增,烈度可增加2°~3°或更多,抗震设计很困难。断层范围外,烈度随着离震中距离的增大而减弱,抗震按常规设计即可;台湾集集地震的观测数据却提示,0.15g的抗震设计,竟能抵御0.5g的破坏,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蕴藏着巨大的抗震潜能,这使建筑物抗震达到人员零死亡的目标成为可能。强震发生断层的识别和圈定,从地震构造学的角度解决了地震预报的时、空、强三个要素。城市规划中在采用诸多有关抗震规范时,应考虑强震发生断层的有无及其增震作用,提请有关部门对规范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979.
断层一般不是一个简单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破裂面或次级断层组成的带,这与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原理的假设有很大的差别.依据断层特征,分断层面和断裂带2种类型讨论了岩性的配置关系,进一步结合断层两盘的岩性、排驱压力及断距,划分了12种岩性配置模式.对营32断层岩性配置关系的研究发现,不同砂层组的岩性配置有很大差异,其中1砂层组岩性配置最好,8砂层组岩性配置最差,这导致纵向上断层不同部位封闭程度有很大不同.沿断层走向,从北向南断层的断距逐渐变小,这必然增加了同一储层的砂岩在断层两侧相配置的概率,岩性配置由北向南变差,因此营32断层两侧的剩余油挖潜应侧重于断层的北段.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