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2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31.
Seismic images of the mantle beneath the active Changbai intraplate volcano in Northeast China determined by teleseismic travel time tomography are presented. The data are measured at a new seismic network consisting of 19 portable stations and 3 permanent stations. The results show a columnar low-velocity (-3%) anomaly extending to 400 km depth under the Changbai volcano. High velocity anomalies are visible in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and deep earthquakes occur at depths of 500--600 km under the region,suggesting that the subducting Pacific slab is stagnant in the transition zone, as imaged clearly also by global tomography.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angbai intraplate volcano is not a hotspot like Hawaii but a kind of back-arc volcano related to the upwelling of hot asthenospheric materials associated with the deep subduction and stagnancy of the Pacific slab under northeast Asia.  相似文献   
932.
纳米铜对酚醛树脂及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同生法成功地制备了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树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酚醛树脂中的纳米铜粒子分散良好,粒径为10~40nm.通过热重分析、冲击试验和摩擦试验,分别研究了纳米铜对酚醛树脂及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纳米铜含量的增加,酚醛树脂的初始分解温度和半分解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其质量分数为7%时分别达到最大值;随纳米铜含量的增加,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先增大后下降,在其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值;纳米铜可改善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尤其在高温下可使摩擦材料的热衰退明显减轻,磨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33.
断弯褶皱和断层褶皱中的油气运移聚集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断弯褶皱和断层褶皱是前陆冲断带中的两种典型构造形式。运用有关断层中流体运移和封堵理论及方法,结合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勘探实例,对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中油气运移和聚集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初步认为断展褶皱中的油气运移与聚集能力优于断弯褶皱。具有特征表现在断弯褶皱中是:1)台阶状逆断层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使得其上、下盘构造被隔离为两个不同的油气运移与聚集体系;2)上盘背斜圈闭中的油气主要来自于褶皱后翼的向斜凹隐;3)背斜圈闭中的储层有可能被轴面变形条带分隔为3个隔离油气舱;在断展褶皱中其特征是1)断层端点的扩展作用过程,就是在断层阀机制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带从下部地层向上部背斜核部运移输送的过程。2)断层上、下盘及背斜两翼可以构成一个统一的油气运移聚集体系。3)背斜储层中的油气往往处于异常流体压力状态。  相似文献   
934.
张进江  郭磊  丁林 《科学通报》2002,47(10):738-743
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是发育于青藏高原中的近南北走向大型伸展构造,其中段发育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由早期岩浆核岩和后期向北西倾斜的中等倾角正断层组成,岩浆核杂岩由糜棱岩化浅色花岗岩组成,顶部发育低角度拆离断层,上覆浅变质沉积岩系,正断层体系南段表现为具有典型构造组合特征的、倾向南东东的拆离断层,下盘为高喜马拉雅岩系,本区藏南拆离系(STDS)为由糜棱岩化浅色花岗岩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并被时代较晚的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切割,说明STDS并不是南北走向伸展构造的控制或调节构造,而南北走向伸展构造可能是南北向挤压的变形分解产物。  相似文献   
935.
地声信号的Wigner谱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声是一种具有非稳态特征的地球物理信号,分析其谱特征时须有别于稳态信号.本文以位于郯庐断裂带中段上的深井中所捕捉到的地声信号为例,用Wigner分布对地声信号作时-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地声信号的能量主要分布在100.00~170.00Hz范围;临近破裂时,频率以高频为主,谱峰数增加;至破裂时频率降低,以低频为主,之后又以高频成份占优势.地声信号的谱特征与断裂所处的构造应力状态、断裂面岩性、声发射传播途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36.
中国东部山西地堑系的形成机制及构造地貌,地震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山西地堑系是中国东部重要独特构造地貌类型之一。中国有史以来记载了17次8级以上大地震,而华北断块就有6次,其中3次集中于汾渭地堑。地堑系的形成大致分为3个阶段;(1)燕山期在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使区内岩石破裂;(2)新生代以来,在NE-SW向主压应力作用下,断裂倾向一则,形成半地堑系;(3)由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俯冲作用,在断块下陷曲率最大处产生张性断裂,整个断块不均匀下陷,形成完整断  相似文献   
937.
舜耕山断层是低温快速变形的产物,它经历了两期或两期以上的构造作用。它是简单剪切作用下的浅层次的脆性变形,局部为微弱的韧性变形。其形成时的差异应力约为89MPa。通过对舜耕山断层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和超显微构造特征、组构分析的研究,和对舜耕山断层形成时的变形条件的论述,从而为阐述淮南煤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8.
徐宿地区推覆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当代构造地质学的新理论A型俯冲陆内变形为指导,运用台阶状逆断层、断层相关褶皱和构造运动学的研究新办法,通过对徐州-宿州地区(简称徐宿区)大、中、小各种构造尺度的调查,获得了该区构造格架,变形样式和演化的新认识,提出了台阶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是华北板块东南缘前陆盆地断裂与褶皱变形的最基本表现形式的观点.通过对研究区大型推覆构造的空间分布、构造样式、时序演化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查明了主拆离面上盘的8个次级滑动层系,发现了推覆构造的平而分带、垂向分层性质,确定了推覆变形的运动方向和定位时间,是一种发生在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的盖层推覆作用,属薄皮构造、最后,对徐宿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9.
河南熊耳山北坡西段的变质核杂岩核部,由太华群深变质岩系组成结晶基底,熊耳群未变质的火山岩系和第三系红层组成盖层。二者之间的滑脱拆离带下拆离盘由韧性变形的糜棱岩组成,具有典型的糜棱岩类岩石的基本特征。上拆离盘以脆性变形为主。盖层中发育了拆离断层特有的铲形断层,局部见同构造的花岗斑岩侵入其中。第三系红层向拆离断层反倾。滑脱拆离断层控制了本区热液矿床的分布,尤其是大型低品位金矿的分布。  相似文献   
940.
本文通过对省内山丘土壤的广泛调查、配套分析、数理统计,并运用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与判别分类,明确了棕壤、酸性棕壤与褐土的中心概念与边界界限,确定了土类划分与亚类续分的诊断层、诊断特性及定量指标。据此,首次划出了酸性棕壤及有关亚类;建立了三大土类(自土纲、亚纲至土类、亚类)的高级分类系统及指标检索,初步实现了褐土、棕壤及酸性棕壤分类的指标化、定量化与规范化,为山东省推进土壤定量分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