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2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41.
河南新庄油田核桃园组第二、第三段为复杂小断块稠油藏,部分断层的封闭性在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变差,影响了开发效果.应用全直径岩心建立了断层物理模型,并进行岩心流动实验,以BQ57区为例应用于断层封闭性评价中.结果表明,该井区距生产井40 m的断层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封闭性较好.断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成果与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及生产动态资料吻合较好.该研究成果对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国内外同类油藏进行蒸汽吞吐开采时的断层封闭性研究.  相似文献   
442.
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 恢复洋中脊地形的形成过程, 模型中岩浆供给按一定的时间周期和幅度规律性地变化。结果表明: 只有当岩浆供给变化周期的时间尺度大于在洋中脊同一侧形成两条断层的时间间隔时, 才能影响海底地形的形成过程并被记录。结合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和不同类型洋中脊的地形特征, 认为快速扩张洋中脊是唯一可能在地形上记录到米兰科维奇气候周期(偏心率(100 ka)、倾斜度(41 ka)和岁差(23 ka)) 3个时间尺度岩浆变化周期的洋中脊类型, 中速扩张洋中脊和部分岩浆供给充足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地形可能与100 ka尺度的岩浆供给变化周期有关, 大部分慢速扩张洋中脊海底地形不受100 ka及以下的岩浆供给变化周期影响。  相似文献   
443.
“4·20”芦山地震的构造破裂与发震断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20"芦山地震构造破裂及变形特征的分析研究,阐明触发M=7.0级强烈地震的构造因素是NE向大川-双石断裂的逆断兼右旋走滑错动,断层面最大逆断-右旋滑动量达到1.51m。震中位置应在地震断裂通过的双石-太平区段而非震害严重的龙门乡。造成龙门乡震害异常的主要因素是该盆地较厚的第四系强烈的场地效应及建筑物结构强度不足。此次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地壳构造应力调整、地壳岩体应力-形变过程进入累进性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地壳破裂扩展方向具有向龙门山中央断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4.
针对采煤工作面开采路径中存在坚硬岩石断层、采煤机直接破碎岩石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自制远距离传爆水胶药柱,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设计合理的爆破参数,进行深孔预裂爆破。结果表明,该药柱远距离传爆性能可靠,当爆破孔孔径为75mm,装药直径为63mm时,破碎半径为0.4~0.5m,裂隙半径为0.5~1.0m。当相邻两炮孔之间的距离为1.6~2.2m时,深孔爆破后岩石中的损伤裂纹扩展,达到了采煤机破碎岩石的要求,为综采工作面顺利通过硬岩断层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45.
蚂蚁追踪技术在辛34断块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辛油田辛34断块断裂复杂,多数为低级序断裂,识别难度较大,利用蚂蚁追踪技术对辛34断块内断层进行自动追踪解释.地震资料构造平滑处理之后,利用方差体属性检测地震数据在空间上的不连续性,在方差体属性基础上生成蚂蚁属性体,将自动解释成果与人工解释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蚂蚁属性体虽含有断裂假象,但其平面和剖面断层的空间展布痕迹较清晰;三维断片编辑后可直接转化为解释数据并用于构造模型建立;自动解释成果与人工解释成果相差不大,对于某些低级序断层,蚂蚁自动解释识别能力更强,蚂蚁属性体断裂痕迹可以有效地指导断裂平面及剖面解释,使得解释效果更加精确;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以辅助人工解释.  相似文献   
446.
通过对2107工作面断层导水性的分析判断,提供正确的水文地质资料,解放了断层防水煤柱,提高了煤炭采出量。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的同时为矿井创遣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对鹤煤三矿类似条件下其它断层防水煤拄的安全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47.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三段颗粒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和同生期岩溶型储层是研究区雷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管状喉道和缩颈喉道发育,较好的孔喉配置关系使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储渗能力较好的特征;同生期岩溶型储层以孤立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喉道欠发育,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渗透性偏低的特征;分别形成于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的颗粒碳酸盐岩为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物质基础;单滩体的厚度直接控制着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储渗形式;成岩演化是两种颗粒滩储层定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8.
基于矿井地质勘探与生产揭露资料,分析许疃矿井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矿井主体褶皱为一走向近南北、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并发育两组轴向为NWW向和近EW向褶曲;断层构造较发育,且逆断层所占比例较大,断层走向主要以NE和NNE向为主,断层平均倾角为50°,高角度断层居多。矿井构造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断层相互切割,构造更趋复杂化,对矿井生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49.
明确螺旋断层治疗装置(tomotherapy,TOMO)剂量输出检测的理论及方法,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操作规范。依据国家卫生标准WS 531—2017及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 TG-148号报告,首先对相关理论部分进行解释,再利用8通道计量仪(Tomo Electrometer)、电离室A1SL(standing imaging,USA)、圆柱形模体(cheese phantom)、等效矩形固体水,对TOMO剂量输出相关的静态剂量、旋转剂量和射线质(百分深度剂量,PDD)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最后分析整理近三年的检测数据。首先建立了完整的剂量统计、计算表格;并通过SPSS22分析数据得出静态输出剂量偏差平均值为(-0. 36±0. 47)%,664 d中仅有1 d偏差超过±2%,数据较为稳定;旋转输出剂量偏差平均值为(-0. 82±1. 6)%,有70%的结果在±2%的范围内,91%的结果在±3%,99%的结果在±4%的评价值范围内;射线质PDD10和PDD20的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 02±1. 15)%和(-0. 45±1. 06)%,100%的结果在±3%的评价值范围内,95%的结果在±2%范围内,56%和58%的结果在±1%的范围内;三个检测项目的稳定性都比较好,并对于超出评价值范围的检测项目进行原因分析。通过近三年的质量控制,整理出了完整的TOMO剂量输出质量控制操作规范,建议在标准WS 531—2017的基础上将评价值标准提升,旋转输出剂量评价值设定为±3%,射线质输出评价值设定为±2%,并在日检中适当增加射线质输出检测项目,为TOMO的精准放疗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50.
通过对渤中凹陷西部北缘边界断层活动、烃源岩热演化及成藏史等综合分析,定量探讨了生烃期边界断层活动与油气差异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生烃期主要为馆陶组至现今,断层活动以"弱—弱—强"为主。馆陶组与明化镇组下段时期,断层活动弱(活动速率小于10 m/Ma),在明化镇组中期(约7.5Ma),烃源岩由生烃进入主要生烃阶段,油气向古近系圈闭中运移并成藏,断层以封堵作用为主。在明化镇组上段(大约5.3 Ma)开始,烃源岩进入高熟阶段,断层活动增强,油气开始差异成藏,当断层活动速率小于10 m/Ma时,油气主要在古近系成藏;当断层活动速率在10~25 m/Ma时,断层具有一定的输导作用,且对古近系油气藏造成一定的破坏,油气主要在古近系和馆陶组分布;当断层活动速率大于25 m/Ma时,断层主要起到输导作用,且古近系油气藏被破坏,油气向浅层运移并在新近系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