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43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24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6篇 |
丛书文集 | 297篇 |
教育与普及 | 20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6篇 |
现状及发展 | 22篇 |
综合类 | 52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147篇 |
2021年 | 164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265篇 |
2013年 | 195篇 |
2012年 | 216篇 |
2011年 | 262篇 |
2010年 | 242篇 |
2009年 | 282篇 |
2008年 | 385篇 |
2007年 | 318篇 |
2006年 | 270篇 |
2005年 | 282篇 |
2004年 | 226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194篇 |
2001年 | 173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光菌为受试生物,测定苯酚和19种取代酚类化合物在pH=7.0时的单一毒性,以及等毒性单位配比下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毒性单位、相加指数、混合毒性指数和相似性参数4种方法对联合毒性进行评价,并探讨联合毒性效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苯酚与其他酚类化合物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作用类型大部分表现为协同作用,小部分表现为拮抗或部分相加作用.对于同一联合作用,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会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54.
一种产氢产乙酸菌互营共培养体的筛选及其群落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消化系统中的产氢产乙酸菌在营养生态位上位于产酸发酵菌群和产甲烷菌群之间,在功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该菌群具有与耗氢菌互营共生的特性,其分离纯化非常困难.为了深入了解其生理生态特性,为开发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采用丙酸和丁酸混合培养基,以具有甲烷发酵功能的厌氧活性污泥为出发菌群,进行了产氢产乙酸菌互营共培养体的选育,并借助于PCR-DGGE技术对其菌群结构进行了解析.经过选择培养基的不断传代培养,最终筛选到2个产氢产乙酸互营共培养体7-m-2a和11-O-1.这2个共培养体不仅对丙酸和丁酸具有很强的降解和产乙酸能力,而且不产甲烷和硫化氢.在这种非产甲烷菌和非硫酸盐还原菌与产氢产乙酸菌组成的互营共培养体中.含有专性的互营产乙酸菌Desulfotomaculum sp.Iso-W2及其伴生菌,其中的伴生菌是能利用甲酸盐和H2/CO2的Uncultured bacterium 054E12_B_DI_P58和Sedimentibacter sp.JN18_A14_H.对这一新的产氢产乙酸菌互营共培养体的发现和选育成功,为更全面地研究产氢产乙酸菌的生理生态特性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55.
研究前期试验筛选鉴定出的5株高原低温优势耐冷菌种的生物特性,分别测定了耐冷菌的生长曲线以及温度、pH值对其生长的影响。进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前期试验分离鉴定出的5株高原低温优势耐冷菌在10℃低温下均能正常生长,且能保持较高的代谢活性,耐冷菌受温度的影响显著,温度过高(高于15℃)或是过低(低于8—10℃)都会影响耐冷菌的生长情况。2)低温时反应器中SRT为6d以上,才能保证耐冷菌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种。3)弱酸、中性环境适宜低温耐冷菌的生长,弱碱环境也较为适宜耐冷菌的生长。筛选出的耐冷菌是适于城市污水的,但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时应充分考虑进水酸碱度的影响,避免对耐冷菌造成毒害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观赏羽扇豆生根过程中内源IAA和ABA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观赏羽扇豆品种尖塔(Minaretie)和奖品(Russell Prize)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内源吲哚乙酸(3-Indolyl-acetic acid,IA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进行了测定,总结IAA和ABA含量与组培生根的相关性,为其微体快繁和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IAA含量变化为单峰曲线,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2)ABA含量在不定根形成期呈下降并达到最低;(3)IAA含量与生根指数正相关,ABA含量与生根指数负相关,二者协同影响生根。 相似文献
57.
高职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是社会的热点。高职学院实施“产教结合”是由其培养目标和办学职能所决定。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开展“产教结合”有利于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院进一步发展。教学改革应从市场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学习、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58.
厌氧接触发酵制氢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稀释糖蜜为底料,探讨了厌氧接触反应设备用于连续流发酵制氢的可行性,考查了其启动运行特性.以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的剩余污泥为种泥,反应器在污泥接种量9.3 g(MLVSS)/L、进水COD 5 000 mg/L、HRT 8 h和系统温度(35±1)℃等条件下启动,30 d后达到稳定运行状态,乙醇和乙酸之和的质量百分数,占液相末端发酵产物总量的69.8%,呈现典型的乙醇型发酵特征.在稳定运行阶段,系统的pH值、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分别维持在4.8,460 mg/L,-305 mV左右,平均产气速率和产氢速率分别达到33.2和13.4 L/d.厌氧接触发酵制氢反应设备,呈现出良好的产氢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9.
采用导入脂肪酶基因的方法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26—2的产酶效率进行实验。实验以质粒ppic9k—lipA为模板,通过PCR的方式在26—2脂肪酶基因的两端引入BamHl和EcoR1的酶切位点,并将该基因与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穿梭质粒pDSK 519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DSK519-lipA,再将重组质粒转入荧光假单胞菌26—2,获得工程菌株P.fluorescence 26—2—1。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工程菌株的发酵液酶活力比原始菌株的发酵液酶活力提高2倍,实现了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基因的同源性表达。 相似文献
60.
前期研究表明, 铁原子对于嗜酸两性菌中硫氧化还原酶(SOR)的活性至关重要. 本研究表明, 2,2′-联吡啶、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钠、8-羟基喹啉等特异性铁离子螯合剂强烈抑制腾冲嗜酸两性菌SOR酶活性, 进一步表明铁原子是SOR酶活必需. 对目前基因组数据库中的SOR基因或者SOR类似基因进行序列比对, 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铁原子结合模体(H86-X3- H90-Xn-E114-Xn-E129). 据此, 本研究采用定点突变技术, 将氨基酸残基H86, H90和E129分别突变为苯丙氨酸或者丙氨酸, 圆二色光谱测定发现突变体(H86F, H90F和E129A)的二级结构没有明显改变, 但是这3个突变体全部丧失了酶活性. 突变体蛋白中铁原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3个突变体全部或者部分丢失了铁原子, 而之前研究中获得的3个半胱氨酸突变体(完全丧失了酶活)铁原子含量没有变化. 根据本研究并结合前期实验结果可知, SOR分子中模体C31-Xn-C101-X2-C104是底物硫分子活化区域; 而模体H86-X3-H90-X23-E114-X14-(E/D)129是SOR分子中铁原子的结合区域, 与铁原子结合形成一个非卟啉铁中心, 是SOR的氧化还原中心; 这两个区域均是SOR酶活性的必需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