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3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13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1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深美闳约”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对冯延巳词的评语,但王先生本人及以后的引用者并没有详细分析这种艺术风格的构成。本文试图立足于冯词文本自身,结合词史之发展,从性别视角与意蕴空间,时间状态与生命体验,意象选择与意境拓展三个方面阐释冯延巳词“深美闳约”艺术风格的构成,并指出其在词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英语活前缀anti-是现代英语中构词力最强的词缀之一。随着其构词力的不断增强,这个前缀的构调特点有了新的变化,语义范围也得以进一步的扩展。本文对前缀anti-的构词特点与变化进行探讨,对其语义特点和范围进行研究,以阐明这个前缀的应用规律,便于人们在阅读、翻译和撰写英语文章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前缀及其派生词。  相似文献   
33.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词义的内涵和外延的存在,外语学习者在正确理解词义及表达词义上每每感到一定困难。本文从成语、翻译、同义词、易混淆词和多义词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词义正确表达的一些困难问题,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正确表达词义。  相似文献   
34.
熊琏是清代杰出的女词人,其澹仙词内涵丰富,个性鲜明。主要表现在感怀词活现词人心灵,咏物词寄托意蕴深远,题画词深刻发明画意,悼亡词震撼读者心魄。论其审美价值,澹仙词具有感人肺腑的真情美,妙语天成的自然美,写貌传神的形象美,情景浑融的意境美,以及沉郁凄婉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35.
所谓“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直指意义的基础上添加了民族文化色彩的语义,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各种语言在自身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融入并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语义间的差异性与汉、英两民族的处世态度、文化性格有关。该文欲借对汉、英中颜色词的国俗语义的比较来证明国俗语义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6.
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汉语史中的一组同源词材料--<说文>"糸部"颜色词进一步探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成因、理据,探索利用认知理论分析汉语史词汇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37.
品牌翻译中动物文化负载词的跨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历时与共时地分析品牌名称中动物词的文化负载喻义,解读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容易引起翻译失误的几个层面及其理据,以期品牌翻译能有效地将特定的文化信息准确传达给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的消费者,实现品牌名称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38.
李煜作为中国词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其前后期创作均有相当的成就,本文仅从后主词前后期风格变化谈其成就。  相似文献   
39.
经验论模态逻辑系统含有两组关于经验推理的模态词,证明了该系统中复合模态词间的一系列蕴涵关系,并构造反模型说明了其蕴涵关系的反方向不成立,从而全面弄清了该系统中各种复合模态词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0.
古汉语颜色词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色是一种抽象的物质,人们难以用具体的符号来描摹,所以导致作为颜色载体的颜色词大都是从具有这种颜色的物体的名词转化而来。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与间色,所以又导致古汉语颜色词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