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5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71篇
教育与普及   20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61篇
综合类   440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01.
On investigating the longitudinally driven GMI effect of the DC annealed Fe36Co36Nb4Si4.8B19.2 alloy ribbon, the current density was 3.2×10^7 A/m^2, the GMI effect responds sensitively (the sensitivity is as high as 2440.2%/(A-m^-1)) to weak magnetic field after a 600-second anneal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sensitiv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annealing current density, driven current frequency and eroded thickness. GMI effect, current annealing, sensitivity, magnetic domain structure  相似文献   
802.
本论文开展了系列V2.1TiNi0.4Gdx(x=0,0.03,0.05,0.07,0.09)贮氢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系列V2.1TiNi0.4Gdx合金均由体心立方结构的V基固溶体主相和第二相组成.当Gd含量x≤0.03时,合金的第二相为体心立方结构的TiNi基相;当Gd含量x>0.03时,第二相为GdNi5相,且主相的晶格常数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添加Gd会降低V2.1TiNi0.4合金的活化性能、最大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放电性能,但在x=0.05时,合金的循环稳定性略有提高,经过3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24.67%.  相似文献   
803.
通过试验测试及动力学方程计算,研究了(TiCr)1-xVx(x=0.05,0.10,0.35)V-Ti-Cr系合金吸氢动力学机制.结果显示,随着钒含量的增加,合金由莱维氏单相结构逐渐转变为莱维氏相和低钒含量的体心立方(BCC)固溶体两相结构,最终转变为高钒含量的BCC固溶体单相结构.相应地,其吸氢机制也由化学反应控制,逐渐转变为形核长大机制,最终转变为三维扩散机制.相结构的变化同吸氢机制的变化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吸氢动力学机制不同,表现出吸氢速率不同,化学反应控制的吸氢过程速度较快,三维扩散机制控制的吸氢过程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804.
通过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Ml0.88Mg0.12Ni3.0Mn0.10Co0.55Al0.10(Ml代表富镧混合稀土).采用XRD和S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结构,发现该合金主要由CaCu5型相、Ce2Ni7型相和Pr5Co19型相组成.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合金的放电容量可以达到386 mA·h/g,比商品AB5型合金(332 mA·h/g)高出16.3%;在1 100 mA/g的放电电流密度下,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可以达到62%,高于商品AB5型合金(45%);充放电循环300次后,合金的放电容量降低到315 mA·h/g,为最大放电容量的81.5 %.  相似文献   
805.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海洋微藻:强壮前沟藻(Amphidinum carterae Hulburt)和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ondica var.tsingtaoensis)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①在单培养体系中,强壮前沟藻和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不同的起始密度对两种微藻的环境容量(K)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K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两种微藻的种群瞬时增长率(r)与起始接种密度之间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强壮前沟藻的r随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青岛大扁藻的r则随起始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在共培养体系中,两种微藻的r和K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单培养体系)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强壮前沟藻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青岛大扁藻;通过比较两种微藻的种间竞争系数可知,青岛大扁藻的种间竞争能力明显高于强壮前沟藻,这可能是青岛大扁藻在共培养体系中处于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6.
毕豫  张允峰 《科技信息》2008,(34):38-39
在合理选择化学镀Ni—P合金配方和工艺条件的前提下,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稳定剂KI、pb(Ac)2和Na2S2O3复合使周时对化学镀Ni—P合金镀液稳定性、镀速以及镀层硬度、孔隙率、耐蚀性等性能的影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稳定剂之间有的相互促进,有的则相互削弱对方的作用。复合稳定剂对化学镀Ni—P合金综合性能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单稳定剂,最佳匹配的复合稳定剂KI与Pb(Ac)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mg/L和1.5mg/L。  相似文献   
807.
通过气体保护制备了Mg-RE-Zn-Zr[RE-Ce-40La(wt%)的富铈稀土]合金,并对合金进行了热处理,测试了不同状态下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等力学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合金显微组织、拉伸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采用T6热处理工艺后,合金的晶粒尺寸明显细化,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11%,24%,7.3%和102%。  相似文献   
808.
铜基合金中铈及铈组稀土的测定,通常多采用铜试剂分离或铜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分离偶氮胂Ⅲ光度法.但上述方法不能满足测定微量铈及铈组稀土分离富集的要求.又不利于环保.而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稀土显色剂即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发展很快.其中膦酸型对硝基偶氮氯膦(简称 CPA-PN)已用于镍合金、矿石中铈组稀土的测定.本文基于在硫酸介质中,草酸掩蔽铁(Ⅲ)不影响CPA-PN与铈显色反应的特点,提出在氯化铵存在下,以铁作载体,用氨水先将铁、铈共沉淀与基体铜分离,再用草酸掩蔽铁,CPA-PN与铈显色,借此可测定铜基合金中0.002%~0.02%铈及铈组稀土.  相似文献   
809.
文章利用三维光塑性方法,以聚碳酸酯为材料,模拟了具有流线型过渡型腔的扁挤压筒挤压整体铝壁板型材时的挤压变形,获得了三维塑性应变场。结果表明,挤压变形主要集中在流线型型腔内,扁挤压筒型腔内则为难变形区,两者的过渡处存在应变集中现象;变形区内未出现死区;挤压变形沿厚度方向基本成对称分布,有类似于拉拔(中间)、镦压(两侧)以及摩擦力影响(边缘)3个区域,且越到模口处对称性越好。模拟实验获得的应变场为扁挤压筒挤压的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10.
文章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TA15合金进行了等温热压缩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摩擦修正,以修正后的流变应力为基础,研究了在不同的热变形条件下,TA15合金流变应力的变化规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该合金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流变应力曲线的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TA15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