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99篇
教育与普及   1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232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考虑管-土及管-液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埋地管线轴向振动的行波分析模型.由实验验证了行波方法的有效性,由数值算例研究了泊松耦合、连接耦合及土质条件对埋地管线振动特性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泊松耦合作用使系统在低频处出现了较多共振峰,忽略流体作用或仅将其视为固体填充物不能反映系统的该振动特性,系统频率的降低增大了系统在低频荷载作用下的危险性;由于流体边界的改变,连接耦合使系统各阶固有频率降低;随土体剪切刚度的增加,系统固有频率增大;土体阻尼可使系统振幅降低,但对系统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22.
工业和人类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CO2已使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日趋恶化.世界大部分油田采用水驱开发,将CO2注入水驱开发油田不仅能减轻CO2的排放量,而且可以提高水驱后油藏的原油采收率.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水驱后油藏在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CO2的驱油特征,并对不同地层压力下CO2的埋存量进行了计算.实验结果表明,CO2驱可以很好地提高原油采收率,约15%,地层压力越高,采出率越高,同时证明了水驱后油藏是CO2埋存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923.
张理祥 《科技信息》2009,(33):T0309-T0309
本文简介了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由于导管的问题而常出现几种事故,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处理事故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4.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Populus euphratica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elevate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CO2]) were analyzed based on its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transpiration rate (Tr),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at different groundwater depths measured by a portable gas exchange system (LI-6400)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evation of [CO2] decreased the gs, and increased the Pn, Ci and WUE of P. euphratica. However, the effects of the elevated [CO2] on gs, Pn, Ci and WUE varied considerably with groundwater depth. The response of photosynthesis to rising [CO2] was stronger at the greater groundwater depth (more than 6 m) than that at the shallower groundwater depth (less than 6 m). The critical groundwater depth required to maintain the normal survival of P. euphratica was less than 6 m. When the groundwater depth increased to more than 6 m, P. euphratica encountered moderate water stress, and the plant suffered severe water stress when the groundwater depth increased to more than 7 m.  相似文献   
925.
基于有限元法的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对地埋管换热器建立二维传热模型.运用Ansys热分析软件,采用热传导的有限元瞬态分析方法,对地源热泵垂直埋管与回填材料及岩土间的传热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根据合肥地区某住宅的地源热泵工程的相关设计资料,分析了垂直埋管在岩土中传热的温度场及温度梯度场的影响大小及范围,对地埋管在1个周期运行后对岩土体的温度恢复情况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地处夏热冬冷的合肥地区,较适宜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岩土温度的自平衡性较好.  相似文献   
926.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织构及深拉伸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冷轧、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终轧温度为750℃时,热轧带退火后以{111}再结晶织构为主.随着冷轧压下量的增加,γ织构减弱,α织构增强,{111}再结晶织构明显增强.当冷轧压下率为84%时,{111}再结晶组分的体积分数达到64.5%,退火板的平均塑性应变比(-R)高达1.69,平面各向异性(ΔR)仅为-0.17,深拉伸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27.
PCM在埋地管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埋地管道检测技术--PCM检测系统.通过分析PCM的工作原理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结合现场埋地管道检验、分析、测定和评估过程,对提高埋地管道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28.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源侧(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建立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源侧热力学(火用)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持续热扰动和环境温度变化对产出(火用)的影响,并对不同气候区域和不同埋深地埋管换热系统进行了(火用)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运行时,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欠用增量有显著影响,合理控制热泵的运行时间可以使系统获得较高的(火用)增量;埋深的减小使泵耗功明显增加,甚至会高于系统从热源得到的(火用)增量,而埋深超过100m时,深度的增加对提高火用增量来说并不经济.提出了地埋管换热器(火用)效比这一参数,对评价地埋管换热器获取(火用)增量的效率、经济性,以及确定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合理的运行时间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9.
矩形截面深梁的一个新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梁截面转动、相邻截面剪切变形和横向压力等影响推导出弯曲矩形截面深梁的新理论.作为算例,应用虚拟功的互等法具体求解了在均布载荷作用下两端简支深梁的弯曲问题,给出了这种情况的数值计算结果,与ANSYS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照,验证了该新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30.
25 years of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year marks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discovery of coesite in metamorphic rocks of supracrustal origin. This initiated a revolution of the plate tectonics theory due to intensive studies of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The occurrence of coesite was first reported in 1984 by two French scientists, C. Chopin and D.C. Smi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