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9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531篇
系统科学   220篇
丛书文集   880篇
教育与普及   4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2篇
现状及发展   49篇
综合类   1297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839篇
  2007年   697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712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796篇
  2000年   754篇
  1999年   561篇
  1998年   496篇
  1997年   511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370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21.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性芳香羧酸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确证。化合物5的液晶行为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发现化合物5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和纹影织构,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5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液晶态温度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222.
双乙酸钠的合成及对霉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明兰  沈齐英  明俊 《广西科学》2003,10(2):104-106
以醋酸和纯碱为原料 ,不加溶剂合成双乙酸钠 ,并用双乙酸钠、苯甲酸作防霉剂加入培养基 ,在无菌条件下接种黄曲霉菌和球毛壳实验霉菌 ,比较双乙酸钠和苯甲酸对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n(醋酸 )∶ n (纯碱 )为 ( 4 .0~ 4 .2 )∶ 1,反应温度 6 0~ 70℃ ,醋酸加料时间 4 0~ 6 0 min,反应时间 12 0~ 180 min时 ,所得产品质量合格 ,收率可达 96 %以上。双乙酸钠和苯甲酸质量分数为 0 .3%时防霉效果接近 ;质量分数为 0 .1%时 ,二者对黄曲霉防霉效果与空白相比都有极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双乙酸钠优于苯甲酸 ,对球毛壳的防霉效果也是双乙酸钠的明显优于苯甲酸的 ( P <0 .0 5 )。双乙酸钠是一种防霉效果优于苯甲酸的防霉防腐剂  相似文献   
223.
在甲醇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o(C9H6NO3)3]·CH3OH,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872(1),b=1.3122(2),c=1.6681(2)nm;β=97.661(1)°,V=2.3585(5)nm3,Z=4,F(000)=1080,Dc=1.474g/cm3,μ=0.769mm-1,S=1.023.配合物中Co( )离子是六配位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224.
合成了二氯二(对溴苯胺)合锌(Ⅱ)配合物ZnCl2(p BrC6H4NH2)2,并测定了该配合物分子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 c,晶胞参数:a=3.1802(6)nm,b=0.46893(9)nm,c=1.1803(2)nm,β=110.83(3)°,V=1.6451(6)nm3,Z=4,Dc=1.939g·cm-3.对于1348(I≥2σ(I))个可观察点,最终偏差因子R=0.0565,wR=0.1538.两个对溴苯胺的2个胺基N原子和2个Cl-与Zn(Ⅱ)离子配位,形成畸变四面体Cl2N2Zn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225.
微孔晶体合成反应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据挖掘中的查询和决策树技术对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微孔晶体合成反应数据库进行了数据挖掘研究,针对微孔磷酸铝和硅铝酸盐两类合成反应体系,通过数据挖掘找出模板剂的参数特征,预测出适用于合成十二元环和十元环微孔磷酸铝和硅铝酸盐的分子筛一系列新的有机胺模板剂,采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预测的有机胺模板剂与分子筛骨架的作用能,根据计算结果,最后确定有望成为合成这些特定结构分子筛的新模板剂,针对十二元环磷酸铝AlPO4-5的合成,根据数据挖掘的结果,安排了合成实验,结果采用预测的二乙醇胺作新的模板剂首次合成出了很好的AlPO4-5晶体,为定向合成研究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6.
合成了两种新型Cu(II)-邻菲咯啉-丁二酸三元配合物, 即[Cu(phen)2L](H2L)*5H2O(1)和[(phen)2CuLCu(phen)2]L*10H2O(2), 它们均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no.2), 晶胞参数分别为(1)a=10.282(3), b=12.141(3), c=14.233(4) (A),α=78.55(2)°,β=76.50(2)°,γ=84.29(2)°,V=1 690.7(9) (A)3,Z=2,R=0.102 1,wR2=0.138 7;(2) a=12.943(2),b=14.436(2),c=17.974(3) (A),α=75.128(9)°,β=69.030(9)°,γ=69.02(1)°,V=289 6.2(9) (A)3,Z=2,R=0.097 6,wR2=0.224 0. 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咯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丁二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4O2. 配合物(1)中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011]方向的一维超分子链,超分子链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并进而堆积形成一维隧道和三维骨架,丁二酸分子和其余结晶水分子位于隧道内. 配合物(2)中丁二酸根桥联的双核配阳离子借助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010)面的正电性二维层, C4H4O42-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位于正电层之间并形成负电性二维网络层.  相似文献   
227.
通过杯[6]芳烃六乙醚乙酯与多乙烯多胺进行氨解反应,合成了系列酰胺型杯[6]芳烃聚合物,井研究了它们的阳离子吸附性能.发现它们对软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其吸附能力与聚合物中杯芳烃的含量成正比,说明杯芳烃单元在吸附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聚合物3c对Ag^ 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28.
氨合成钌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uCl3·3H2 O作为钌活性前驱体 ,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Ru C催化剂 ,利用CO化学吸附等表征手段 ,考察钌负载量和预还原处理条件对钌催化剂活性金属分散状况的影响 ,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氨合成活性评价 .结果表明 ,当钌负载量较低时 ,金属粒子晶粒度较小 ,分散均匀 ,钌利用率较高 ,当负载量质量分数为 4%时 ,炭载体对钌的分散基本已达饱和 ,随着钌负载量进一步增大 ,钌粒子呈明显聚集状态 ,分散度明显下降 ;预还原处理的条件直接影响Ru C催化剂的性能 .  相似文献   
229.
通过正交实验系统地考察了直接法合成硬脂酸稀土过程中各个因素对硬脂酸稀土收率的影响 .这些因素分别是反应温度、硝酸稀土浓度、硬脂酸浓度、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时间等 .在对正交表进行分析后得出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 .  相似文献   
230.
利用TG—DTG技术研究了合成的5种交联壳聚糖的热分解历程.通过对比Coats—Redfern积分法和Achar微分法对31种机理函数求得的动力学参数,推断出各步的可能热分解反应机理.5种交联壳聚糖发生第l步热降解的动力学机理函数相同,都为简单三级反应,遵循f(α)=0.5(1-α)^3,g(α)=(1-α)^-1/2-1;第2步均为壳聚糖的分解,其热分解的机理函数均为简单的二级反应;5种壳聚糖的稳定性为:CCTS—B—15—C—5>CCTS>CCTS—2≈CCTS—B—18—C—6>CCT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