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5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0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L的遗传与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粳稻9522辐射诱变, 得到一隐性核不育的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L, 对OsMS-L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 在小孢子时期绒毡层不退化, 小孢子不能发育成花粉粒. 花粉发育后期绒毡层异常增大, 小孢子破碎. OsMS-L与籼稻龙特甫B杂交, 自交获得F2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定位. 通过遗传定位方法, 首先将突变基因座位定位在水稻第2染色体SSR标记RM109和RM7562之间. 为了对OsMS-L座位进行精细定位, 我们在RM109和RM7562之间发展了11对有多态性InDel分子标记, 将该基因座位定位在LHS10和LHS6之间, 距离二者都为0.4 cM, 物理距离为133 kb, 为最终克隆OsMS-L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以水稻品种中花11及其转基因株系为材料,研究它们在苗期对GA3的反应程度.结果表明:用100mg/L的GA3在二叶期对各植株进行喷雾,5d后各个株系苗高都比以喷水的对照组显著增长.在充分考虑起始株高和试验期间对照正常生长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比净伸长率(specificnetelongateratio,GA3处理的净伸长率和对照净伸长率之比)的概念,并建议根据比净伸长率分析各株系对GA3的敏感性.应用该方法发现2份对GA3钝感的材料.文章报道这一结果并探讨了造成用比净伸长率与常用的“株高增长率”分析水稻品种/株系对GA3敏感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
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Pb2+对条斑紫菜植物体叶绿素a含量,POD、SOD活性,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含量,POD、SOD活性,MDA的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可溶性蛋白质及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条斑紫菜对Pb2+具有较高的耐性.  相似文献   
34.
用一定浓度的SOD模型化合物(0.015‰)以喷洒方式处理田间几种蔬菜(茄子、三叶芹、辣椒、甘蓝、花菜、黄瓜等)。取其叶片。分别测定了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叶绿素的含量及细胞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其结果表明,不同的蔬菜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时期,抗氧化酶系统中的几种酶活性表现不一致.同时也发现MSOD对叶绿素的合成、脯氨酸在细胞内的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萘对铜绿微囊藻和聚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萘对不同粒径蓝藻的胁迫效应,采用5组不同质量浓度萘(0、0.01 mg/L、0.1 mg/L、1 mg/L、10 mg/L)分别对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PCC7806)进行为期7 d的处理,分析不同浓度萘处理下,藻细胞浓度、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探究不同浓度萘处理对2种藻的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表明:(a)整个处理周期内,聚球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其叶绿素a含量减小了3.9%~40.4%;(b)聚球藻的潜在光合作用能力、光合作用速率均有所减弱,但其耐受强光的能力有所增强,说明聚球藻对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c)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其潜在光合作用能力,但抑制了其细胞内叶绿素a的合成。  相似文献   
36.
以某高校校园河流为例,首先通过布设监测站位评价水环境质量现状,估算水环境容量,然后对前期修复措施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并为后期河流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园河流Z4区段水体叶绿素浓度高于其他区段,存在暴发藻类水华的风险;对照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标准,26个站位中总氮浓度超标率为19%,总磷浓度超标率为88%,氮、磷是影响该校园河流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该校园河流总氮和总磷水环境容量较低,分别为12.38 kg/d和1.05 kg/d.基于前期整治经验,后期应重点针对H2、Z4等区段,集成生态型堤岸构建、水生植被重建和人工湿地处理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并通过引调水工程、海绵校园建设和环保意识提升来开展河流综合治理,以确保该校园河流水质达到IV类标准.  相似文献   
37.
38.
针对豇豆花荚脱落率高的问题,通过摘叶摘荚等处理,探讨了源库关系改变对豇豆花荚脱落率、成荚率及产量的影响,并测定叶片的光谱参数、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盛荚期摘叶1/2的植株落花率最高,其他几种摘除叶荚处理的落花率都高于未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盛荚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摘叶处理,摘叶程度越大,成荚率越低,反之,成荚率越高,产量的大小依次为对照>摘叶1/3>摘叶1/4>摘叶1/2。在盛荚期进行摘叶摘荚处理,豇豆的成荚率大小依次为摘叶1/4摘荚1/4>摘叶1/4摘荚1/3>摘叶1/3摘荚1/4>对照>摘叶1/3摘荚1/3,产量的大小依次为摘叶1/4摘荚1/4>对照>摘叶1/3摘荚1/4>摘叶1/4摘荚1/3>摘叶1/3摘荚1/3。回归分析显示:F_v/F_m可以用于监测豇豆的落花率的高低,其模型为落花率y1=97.77-58.21x1;F_v/F_m和PRI可用于监测成荚率,其模型为成荚率y2=4.06+68.03x_1+197.74x_2;叶绿素含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系数是1.295 4,落花率、成荚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系数是2.395 1、0.253 7,其模型为产量y3=4 268.13+253.52x_3-48.10x_4-5.50x_5。  相似文献   
39.
蹇骞  马毅 《科学通报》2023,(10):1192-1202
器官移植是治疗器官终末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诱导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是移植免疫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 AIM2)是一种位于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 AIM2识别异常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 dsDNA)并对多种免疫细胞发挥调控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AIM2的激活与移植排斥的发生密切相关.移植物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包括dsDNA在内的多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 AIM2识别移植物来源的dsDNA后激活固有免疫反应并协调适应性免疫反应, AIM2可能对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移植物来源的dsDNA进入细胞质并激活AIM2的过程以及AIM2激活所受到的多层次调控,并从固有免疫系统及适应性免疫系统两个方面探讨了AIM2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
<正>A:在植物的叶片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绿叶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索主要吸收蓝紫光。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量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一般呈现绿色。在植物的液泡中,还含有多种色索(常见的如花青素)会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