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2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关于科学史研究中的集体传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学的领域中,集体传记的研究方法已成为标准的研究方法之一。同样地,在科学史中,应用集体传记的方法也带来了一些很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而且,这种研究方法与定量化和社会学性质的历史研究亦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科学编史学的视角出发,回顾了集体传记方法在科学史中应用的历史,分析讨论了国外若干有代表性的科学史集体传记研究工作,并总结了这种方法在科学史研究的具体应用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2.
以法国和德国民法为代表的近代民法,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历史原因。本文意在从法史学的视角,对近代民法的产生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3.
74.
伏尔泰史学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尔泰是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批判政治军事史,倡导文化史;批判神学史观,提倡理性主义史学;不过通读伏尔泰的史学著作,我们不难发现其欧洲中心论依然突出;英雄史观尤为明显。他的史学思想对于后世西方的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改革开放以来 ,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构学术化与宏观化的具体表现 ,也是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是这种学术化和宏观化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6.
孙健 《科学大观园》2009,(22):57-58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横空出世,不但成为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仅有的一位女皇帝,同时也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奇迹。但是,成功地获得皇位的武则天,身后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围绕武则天的评价,妖魔化一直占据着传统史学的主流地位。在一系列妖魔化武则天的历史记述中,“武则天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就是典型的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7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通变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既是华夏哲人对于宇宙万物存在形式的认识,又是他们因应环境变化行为处事的方法与原则;既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治国兴邦的施政理念,又是思想家、史学家反思历史、考察盛衰的史学思想。因为一切事物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人的行为必须顺应时代,人的思想应该随时变通,所以治国施政要随着时间推移并顺应环境变化而变化,探讨历史应该运用通变思维揭示出盛衰转化的必然性。通变思想与历史盛衰考察密切相关,蕴涵深刻的辩证思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8.
史家撰述中国近代史开端时期都无法避开魏源,因为他集思想家、改革家、经学家、史学家等于一身,不仅在经学、哲学、史学、文学、地理学等学术领域造诣非凡,而且其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都对后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这样一位重大历史人物的研究,历时弥久,成果繁富,值得认真的进行总结整理。  相似文献   
79.
何炳松是民国时期学贯中西的史学家。他把西方“新史学”的阐释学方法与中国传统史学的义理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义理阐释方法。这一方法的主要内容有:标举推想工夫、心理阐释与境遇体验、“先考字义,次通真意”、“别识心裁”与“曲证旁推”、“纵通”与“横通”等。  相似文献   
80.
王曾瑜所著《金朝军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术界对金朝军制研究的不足,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这部著作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缺乏头绪,使人有敷衍成篇的感觉;其次是尊重历史事实不够,妄加臆测的情况相当严重;复次是引用史料虽多,但在运用上有许多不够妥当之处;第四是书写欠规范,错别字和标点等方面的问题更是不少.为此,文章一一加以列举,并作出评论,希望对该书的作者和读者都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