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6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4篇 |
丛书文集 | 56篇 |
教育与普及 | 1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篇 |
现状及发展 | 13篇 |
综合类 | 13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感主动均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单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感主动均衡方案,该方案通过相应的开关控制,将高电量电池的多余能量存储到电感中,并通过电感将能量转移到低电量电池中。详细介绍了方案的结构设计、系统仿真及参数选择、优化。以典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模块进行均衡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均衡效果和较高的均衡效率。 相似文献
92.
93.
钢铁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对相关模型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热轧板带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已很难满足现场需要,基于多层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到数据不足、调参困难等限制,而且选择的有限个离散工艺参数很难准确反映板带的实际加工过程。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cForest框架的板带力学性能输入数据采样方法,该方法根据热轧板带生产这类工序流程复杂且工艺路径及参数对产品质量异常敏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时间-温度-形变的三维连续时序过程数据采样方式,并将多粒度扫描得到的局部历程信息与板坯的基础信息(化学成分和典型工艺参数)进行融合,使下一环节的输入同时具备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此外,在多粒度扫描结构中设计了可变窗口的子采样方案,使具有不同维度的输入数据通过多粒度扫描结构后能够得到相同维度的输出特征,使级联森林结构能够的正常训练。最后,在3个钢种的实际生产数据上进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这种基于gcForest的力学性能预报模型综合性能更好,而且调参容易,在样本较少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很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4.
黄土地区的滑坡灾害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快速准确的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考虑诱发黄土滑坡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提出了重要性比较法用于评价因素集的权重;其次,引入模糊可变集合方法用于求解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隶属度;最后,利用级别特征值法实现了边坡稳定性等级分级,并基于MATLAB软件编译了边坡稳定分级方法程序,形成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边坡稳定性分级方法。为验证本文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对已有文献中燕麦沟、道南隧道两黄土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级评价,评价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一致,证明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延高速某一黄土边坡开展了稳定性评价分析,以长期的监测数据为佐证,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评价方法适用于黄土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95.
采用逐层(LBL)技术将氧化石墨烯(GO)包封在酵母细胞(Yeast)表面(Yeast@GO),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Zeta电位对其进行了表征。Yeast@GO与Yeast的生长曲线测试结果表明,GO的包封并未对Yeast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将Yeast的延滞期缩短了1/3。不同浓度的Cd2+对Yeast和Yeast@GO细胞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采用单细胞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SC-ICP-MS)技术检测了单个Yeast和Yeast@GO细胞对不同浓度Cd2+的吸附能力,发现两种酵母细胞对Cd2+均有吸附作用,并且随着Cd2+处理浓度的升高,酵母细胞吸附的Cd2+增多;在相同的Cd2+浓度下,Yeast@GO比Yeast吸附更多的Cd2+。 相似文献
96.
引射器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依靠超音速流动的射流工质实现阳极排气的再循环。传统的固定结构引射器通常针对电堆额定工况设计,工作在非设计工况时性能较差;而可变喉口引射器可以动态地改变其喉口大小,有效扩大其工作范围。基于Sokolov设计理论,搭建了引射器的一维模型并探究了其工作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变喉口引射器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引射器的工作特性主要受其操作压力、喉口直径和混合室直径影响;通过缩小喉口、提高工作流体压力可以使工作喷嘴保持临界状态,这对大负载下的引射性能影响较小,但能够有效提高电堆小负载下的引射比,并使引射器的工作范围向小负载扩展。 相似文献
97.
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在时变信道的最小稳态均方偏差(mean square deviation,MSD)由输入功率、噪声功率、随机扰动信号功率以及滤波器长度共同决定。为达到系统中最小的MSD值,传统的LMS算法存在有迭代次数较多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态可变步长最小均方(multi-state variable step size least mean square,MVSS-LMS)算法。该算法通过添加暂态递减步长作为过渡,实现以更快的收敛速度达到系统中最小的MSD值。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与目前最新的Prob-LMS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时变信道以及突变信道都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低的MSD值,且算法的复杂度更低。 相似文献
98.
99.
考虑离港航班可变滑行时间的可量化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离港航班可变滑出时间预测模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并提出基于可变滑出时间预测结果的航空器推出控制策略。最后,基于我国中南某枢纽机场2周的实际运行数据对预测模型及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离港航班的可变滑出时间与机场场面交通流有强相关性,与平均滑出时间中度相关,与滑行距离相关性和转弯个数较弱;②基于GA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误差在±60s、±180s、±300s内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4%、10%和5%;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提升了1.87%,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了3.58s、32.45s。③基于可变滑出时间预测的离港推出策略比实际推出时间平均晚68s。研究成果为提升大型枢纽机场场面运行效率和协同决策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
通过比较氢氟酸-硝酸高压罐密闭消解法、氢氟酸-硝酸-高氯酸-盐酸低压密闭消解法和氢氟酸-硝酸-高氯酸-盐酸敞口消解法对钼矿样品的分解效果,选用低压密闭消解法制备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伴生稀有元素Li,Ga和15种稀土元素的质量比.通过对干扰元素的分析,选择合适同位素,并确定151 Eu,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