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32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41.
互否的逻辑关系,反映了正、反两方面的相互关系,在数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集合及其补集、命题或开句的否、事件及其对立事件等,怎样根据正面求其反面?也就是求逻辑否问题。1命题或开句的否的概念1.1命题与开句定义1能判断真假的句子,叫做命题。例如:2+3=...  相似文献   
242.
本文通过对“吴”和“句吴”字形、字义的考释,论证了太伯仲雍先入西吴得“吴”之名,后奔东吴荆蛮之地自号“句吴”的历史,并从文字学角度探索了吴人从猎人、虞人到渔人、农人的转变,对吴人的源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43.
任宏昊 《科技资讯》2014,12(22):212-212
有关形式名词,特则是「の」和「こと」的区别的先行研究已经有很多,基本的区分方法主要有:(1)依据形式名词所表示内容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内容进行区分;(2)根据动作的内容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进行区分.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例句,发现了以上两个标准所无法解释的现象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44.
许红花 《科技信息》2009,(19):159-160
外国学者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诸多方面因素与汉文化以及汉语言存在较大差别,以至造成如此偏误。因此在学习汉语比较句时,教者应充分研究和分析学者产生偏误的深层原因,加强正确引导,帮助初学者提高汉语水平。因而,如何采用正确的纠错策略,防止学生中的偏误和僵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5.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英语中的歧义句更是屡见不鲜。从语音、词汇、句法三大因素入手,结合若干实例对英语歧义句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包括给出具体语境、改变词序、换词的角度对如何消除歧义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46.
法律行为的意志性之于法律行为本身和法律行为的概念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研究法律行为的意志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对于法律行为概念进行必要的分析,因为特性总是从概念中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247.
教学模式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与纽带,远程开放法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和远程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作者近年来承担法学教学任务的亲身经历出发,深入探讨了“师生双主多元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内涵、框架和保证。  相似文献   
248.
文章以个案实例说明利用品词析句,体会表达的精妙:前后对比,理解内在的含义;巧用补白,体会内在的情感等方法,可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249.
不少教学参考书对课文《我与地坛》的结尾句都有重点分析,我教了两次《我与地坛》,每次读它,也总是把蓄足了的悲痛在这一句话的引爆之下释放出来:泪禁不住往下流。  相似文献   
250.
变换分析法是研究语言句法结构的变换关系的一种方法,一般是用未分析共时平面的语法结构形式的。通过变换分析未研究历时形态的被动句式的发展演变情况,可以看出汉语中被动句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为”、“见”字句等发展为“被”字句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