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95篇
系统科学   69篇
丛书文集   210篇
教育与普及   6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7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691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2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充分运用了地质构造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思路和方法,其在实际找矿工作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构造地球找矿方法具有它的特点、依据以及找矿的一套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灵活、全面地运用各种找矿方法,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952.
2020年10月,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电")正式在北京成立,成为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之后的第四大运营商。自此,我国通信行业格局由持续多年的"三足鼎立"变为"四国大战"。新基建时代,中国广电的入局,可谓我国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953.
为厘清陆相盐湖盆地油气形成和运聚特征,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岩芯分析的古生物、地球化学测试数据等,恢复盐湖古环境,分析盐湖沉积特征,厘定烃源岩发育及其演化特征,探讨油气排烃及运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盐湖干湿交替周期变化的古气候,造成了湖盆咸淡交替,形成了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有规律地韵律沉积,沉积岩性为成分复杂的混积岩;盐湖优质烃源岩发育在咸淡转化期,盐湖烃源岩演化相对滞后,发育未熟低熟油演化阶段;特殊的盐湖沉积特征导致了烃源岩排烃效率低,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烃源岩油藏;油气主要沿侧向运移,常规砂岩油藏具有顺层、近源、砂控、源控的特点。陆相盐湖盆地的沉积、油气形成与运聚特征与海相或淡水湖盆具有明显差异性,在勘探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54.
微幅度构造是油田开发中注水未波及的剩余油富集区。X105区块井间存在井网难以控制的微幅度构造,由于规模小,地震识别难。为提高识别精度,从3个方面开展了技术对策研究,以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开展提高微幅度构造成像精度的地震振幅高保真处理;创新了相位体约束层位解释方法提高砂岩组顶面识别精度;利用厚砂体井震匹配矛盾、"深浅"井震匹配矛盾分析法对微幅度构造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应用上述方法,砂岩组顶面识别出断层控制和非断层控制两种成因类型的微幅度构造。在微幅度构造发育部位优选出未波及型和完善注采关系型两类剩余油挖潜区域,部署补充井实现了剩余油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955.
以克拉玛依油区为实例,提出了油气本源共同体新概念。指出深埋于新疆克拉玛依加依尔山下八大地质现象(巨大推覆体的加依尔山及其犁式断裂系统、玛湖新凹陷、山下古凹陷、中下地壳巨厚的低速高导层及其两侧的壳幔断裂、新疆隆起最高的莫霍面、深部上地幔软流圈形成隆起幅度达65 km的地幔柱),实际上就是生油—运移—散失—聚集—成藏—成带的隐工程。剖析这些深部构造后发现,裸露于加依尔山边百公里长多种类型丰富而罕见的油气苗和隐伏于地下沿克乌断裂带、玛湖断裂带聚集的油气富集带之油源,并非仅仅来自玛湖新凹陷,而更主要是来自深部三大烃灶(古凹陷内沉积物转化成烃、壳内低速高导层内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幔源油气、地幔柱内由深部地幔流体聚合成烃碱流体),靠深、浅二套断裂系统上下沟通,形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即油气本源共同体。在我国华北、渤海湾、四川等油区都发育油气本源共同体,虽形态各异,但大同小异,提出应改变过去从上往下找油,顾上不顾下的传统做法,改为从下往上找油,上下兼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6.
957.
古梯田的形成与发展充分证实了坡改梯工程是山区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得分辨率为0.1~0.5m的遥感影像,利用Arc 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合景观软件Fragstats3.3计算特征指标,对贵州省黄平县4个古梯田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梯田景观和林地景观约占整个景观的80%,其中梯田约占30%,林地约占50%;单块田块平均面积多集中在100~200m2、高度0.7~1.7m、宽度0.5~0.6m;所在坡度为5~25°的梯田最多,约占总田块数的70%。运用古梯田中蕴含的水土保持思想,为坡改梯工程以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8.
史伟婷  席岳婷  张阳 《河南科学》2020,38(1):102-108
以陕西省38个旅游名镇为研究对象,分析陕西省旅游名镇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高德地图API计算,并构建可达性指数以比较各旅游名镇可达性.选择高程、坡度、河网密度、路网密度和居民点密度作为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因子,并利用GWR模型分析主要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及其空间非平稳性.研究表明:①关中陕南地区旅游名镇多于陕北,最高密度区域位于咸阳市与宝鸡市的交界附近;②陕西省旅游名镇的整体可达性水平不佳,高程和坡度对可达性的影响不显著,河网密度、路网密度和居民点密度对可达性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具有空间非平稳性,其中河网密度和居民点密度分别对86.8%和78.9%的旅游名镇可达性具有负向影响,路网密度对97.4%的旅游名镇可达性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59.
960.
井间砂体的刻画是目前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区储层描述及剩余油挖潜的重点。针对目前反演构造建模难题,利用井震结合离散光滑插值方法建立层位,使其符合井点分层和井间地震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局部分区建模方法进行层位与断层交切,从而建立高精度的反演构造模型。以北一断东区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S、P、G层位高精度反演构造模型及其约束下的反演数据体,提高了井间及断层区域的储层预测精度,并在B1-A21—B1-A22井区的剩余油挖潜中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