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8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8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6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20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21 ka以来渭南黄土剖面的元素碳记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陕西渭南黄土剖面21ka以来的黄土样品为研究对象,获得了元素碳浓度及063613C值随深度(时间)分布曲线,元素碳浓度在20.16,17.76,11.97和4.49ka时期呈现峰值,这几个时段均属气候快速变化时期,其中,11.97和20.16ka时期的峰值较大,时间跨度约为几十年至几百年,可能代表短期的强度较大的古火灾事件,元素碳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11.71‰-21.34‰,主要反映C4植物的同 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当时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  相似文献   
922.
土壤化作用对黄土剖面记录的松山-布容极性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黄土高原南部边缘西安段家坡剖面黄土层L8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结果表明:(1)松山-布容(M-B)极性转换过程记录在黄土-古土壤序列L8的中下部,整个极性转换过程是由5次快速倒转构成;(2)M-B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方向变化的持续时间约为4.8ka;(3)极性转换期间虚地磁极(VGP)的移动轨迹沿非洲大陆移动,不同于邻近渭南黄土剖面记录的M-B极性转换期间VGP路径,其原因可能是土壤化作用强弱的变化对原生剩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23.
研究发现位于南沙海区溶跃面之上的17957-2柱状样碳酸盐溶解作用的变化。在近0.8Ma以来CaCO3含量存在冰期高、间冰期低的“太平洋型”碳酸盐旋回,数次碳酸盐强溶解作用均发生在间冰期向冰期的转折期。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南海长时间尺度的碳酸盐旋回以近500ka和近100ka等周期为主。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的粗组分综合指数及浮游有孔虫保存状况变化对比,南海碳酸盐旋回近500ka的周期可能反映了长时间尺度上大洋深水循环的特征。  相似文献   
924.
同号文  刘金毅  韩立刚 《科学通报》2001,46(21):1817-1821
安徽繁昌孙村镇癞痢山人字洞发现的貘化石,是迄今我国所报道的更新世早期此类材料中相对丰富和保存最完整的,不仅有部分头骨和完整上、下齿列,而且有大多数头后骨骼。这些材料对了解我国更新世早期貘类的形态特征及演化水平有着参照样板的作用。在形态特征方面,这批材料与我国早更新世的山原貘(Tapirus sanyuanensis)最接近,可归入该种。繁昌材料对区分早更新世貘类与现生马来貘(Tapirus indicus)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就目前发现的材料而言,山原貘与中国貘(Tapirus sinensis)仅局限于早更新世,而华南巨貘(Megatapirus augustus)生存于中、晚更新世。在起源方面,巨貘在我国早更新世貘类的关系比与来貘的关系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925.
再现中国地史期化石夷平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金良  崔之久 《科学通报》2001,46(22):1931-1936
依据侵蚀不整合面性质、古风化壳及风化残余型矿床的发育、古岩溶及不整合面下古岩溶充填富集型矿床的发育以及不整合面盖层沉积特征及环境等特征信息,确认并恢复了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在地史期发育的两期化石夷平面,其发育时间分别为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期间和早、晚二叠世期间,化石夷平面的古坡降一般在0.31‰-1.32‰之间,大多小于1.0‰。根据古岩溶的发育深度,初步确认,华北古陆化石夷平面苏桥潜山地区古海拔高度约为300m左右。  相似文献   
926.
报道阿尼玛卿构造带东部蛇绿岩的同位素定年结果德尔尼洋脊玄武岩全岩  相似文献   
927.
孟宪伟 《科学通报》2001,46(Z1):80-83
以冲绳海槽DGKS9603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长链不饱和酮分子的不饱和指数U Kη 和沉积颗粒有机碳的δ 13C及浮游有孔虫(G.Sacculifer)的δ 13C重建冲绳海槽全新世表层海水温度和大气的演化历史; 结合浮游有孔虫δ 18O,恢复了全新世海水表层盐度相对变化(?S).识别出了3次降温事件(E1~E3),其发生的时间分别为1.7~1.6,5.1~ 4.8和8.1~ 7.4 kaBP(cal).其中E2和E3事件具有全球可比性,其发生机制是在中全新世北半球日照强度增大、副热带高压增强, 驱动西北太平洋环流加强,导致黑潮主流轴东移;E1事件相当于1550~1850年间小冰期事件,在海槽区E1事件可能与强盛冬季风导致的黑潮主流轴东移有关.  相似文献   
928.
卫青 《大自然探索》2001,(6):80-80,F003
远古时代的生物遗体或生物生活痕迹在埋入土中千万年后,被完整地挖掘出来,就成为了化石。骨骼、贝壳等坚硬部分成为化石的数量很多,此外,也有动物足迹和植物的化石。有趣的是,当矿物渗入化石之后,自然物质就“升华”成了艺术品,展现出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化石内在美。不信,就往右看。  相似文献   
929.
人类始祖     
①我们的祖先科学家一直都在寻找化石标本,以再现人类始祖向各种早期人类直至现代人的进化过程。②祖先的生活借助考古学的一次又一次发现,我们可以想象人类祖先的样子,体验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30.
2.5亿年前的一次大灭绝灾难毁灭了三叶虫等物种,开辟了恐龙时代;6500万年前的一次大灭绝灾难则将恐龙家族送入历史,为哺乳动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科学家利用寻找到的化石证据和地质证据诠释生命进化的重大意义,并帮助找出科学大厦中的那些不坚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