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0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2月8日,第六届云南省(丽江)兰花博览会在丽江古城开幕。本次兰博会共有620多盆名兰参展, 其中6盆获特别金奖,35盆获金奖。据不完全统计, 两天来馆内外成交额约在3000万左右。本届兰花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云南省各州市及四川、广东、浙江、北京等十多个省市的兰友达1万多人,展馆分设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新品精品馆、云南植  相似文献   
112.
重返罗布泊     
著名生态地理学家百般训诚教授。于2002年9月同张新时院士一起,带领由中科院16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重返罗布泊,对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科学考察。之后,他又匆匆赶往北京,同张新时院士等人商讨起草了一份将改变楼兰古城命运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科考报告,提出了一个极富创建性的设想——新楼兰工程。  相似文献   
113.
新石器时代的世界各地氏族先民,在交通、信息十分不畅的情况下,在不同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河流或山川谷地内,顽强生息、劳动,创造了既有人类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物质与精神化。中国地域内的各氏族公社或部落,虽然互相有一定影响,但在发展中也呈现“多元”趋势,新石器早期化遗址在江南、江北均有发现,前仰韶化时代亦然。中国古代社会明因素在这个时期虽然已有,但较稀少。仰韶化时期的母系氏族化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黄河流域进步干长江流域的趋势。至龙山化时代,父系氏族古化、古城、古国等社会明迹象,仍是江北多于江南,因而古代社会明之源均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已有上-F6000年的社会明史。  相似文献   
114.
115.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贵州岑巩县大有乡木召古城遗址的布局特点、时代和文化性质。结合文献中关于元明时期田氏思州政治变迁的记载,提出该古城约从1275年沿江安抚司设置时起,至1281年成为思州田氏土司政治中心后进一步完善,并一直使用至永乐十三年(1415)左右,经历约140余年的政治变迁,其真正被废弃的时间可能晚至正统末年(1449)。特别是在1281年至1413年间,古城曾是元明思州田氏土司的政治中心,可称为"元至明早期田氏思州司城",而永乐十三年以后创建的思州古城(今岑巩县思旸镇)可称为"明清思州府城"。思州被改流后,木召古城并未完全废止,曾作过两年左右的思州府临时驻地。考察"田氏思州司城"的确立,对深入认识黔东、黔东北地区的历史演变、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会有力地推动贵州古城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通过比较完善的整体风貌和传统格局保护措施,以及得当的旅游开发,传承了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保留了古城内居民的古朴生活方式,使得这种古城在繁华的当代社会,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朴的民风,古城真正做到了以古养今,滋养生灵。  相似文献   
117.
腾冲的“罗古城”、“罗密城”是白族的先民在宋“大理国”时期所建。它们以白语命名,“罗古城”是“虎踞的关口之城”,“罗密城”是“老虎的生命之城”。它们不是后人传说的“哥哥”城、“妹妹”城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8.
位于豫南的信阳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弦、黄、蒋、息、蓼、番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国虽然等级不高,面积不大,但是大多数农业发达,国都城池坚固,城市初具规模,这些诸侯国的出现和长期存在对淮河上游的早期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这些信阳境内的商周诸侯国古城遗址陆续被发掘,为人们了解商周时期信阳乃至整个淮河上游地区的社会全貌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19.
为了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结合中国传统城市营造理念与文化景观方法探索入遗效应和灾后重建双重影响下的都江堰保护与再生方法.通过对都江堰古城和堰区内外各类要素及其关联性的研究,再构"城堰一体"整体性文化景观体系,为都江堰市总体城市设计提供思路.研究表明,基于要素关联形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与古城的互依共生关系,是城市形态和城市职能诞生、演化的重要动因;目前要素相互独立,依托要素展开的传统城市职能和活动几乎不存在,古城价值和城堰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城堰一体"整体文化景观的再构和呈现不仅可以重新发掘遗产和城市的共生关系,也能最大化遗产价值,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20.
报道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藜科、毛茛科植物18属、29种,其中:藜科植物15属、23种,毛茛科植物3属、6种。药用藜科、毛茛科植物10种,其中药用藜科植物7种,毛茛科植物3种。被《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收录的药用藜科、毛茛科植物3种其中药用藜科植物2种、毛茛科植物1种。对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藜科、毛茛科植物种类、分布、药用部位、疗效类型、药用价植等方面作了简介,记述了连古城保护区藜科、毛茛科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