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3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3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 13CSC值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玉梅  刘东生 《科学通报》2003,48(5):486-490
对最近250 ka大荔地区两个剖面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初步探讨了影响黄土-古土壤序列δ 13CSC值的因素及其古环境意义.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 13CSC值与磁化率的变化基本同步, δ 13CSC曲线的负峰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古土壤发育期. 研究认为, 植物成因CO2的介入会导致δ 13CSC值降低, 降低的幅度主要与古植被发育程度和古湿度有关, 植被中C4植物的相对含量可能仅影响其次一级的变化. 低 δ 13CSC值大体上指示了植被相对丰富、气候湿润的环境状况. 倒数第2次间冰期以来, 大荔地区植被发育最差、最干旱的时期是L2的黄土堆积期; 而植被最为丰富、气候最湿润的则是末次间冰期. 发生在MIS(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即 40~30 kaBP的青藏高原“高温大降水事件”的水文效应已波及气候相对湿润的关中地区, 对当地植被和湿度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试了宋元时期磁州窑、吉州窑、龙泉务窑瓷胎的39种微量元素, 以探索这种在中国科技考古中尚极少使用的方法的应用前景. 发现微量元素特征明确反映了3个瓷窑不同种类的瓷胎原料及其矿物组成, 可将其产品明确区分. 磁州窑元代与宋金样品之间、龙泉务窑粗细两组瓷器之间的元素特征也明显不同. 磁州窑中优质仿定窑瓷器的元素特征迥异于普通产品, 说明仿定瓷胎使用了特别的原料, 并有可能在使用前进行了高于普通磁州窑瓷器的精细加工. 发现不同瓷窑以及同一瓷窑内不同类型瓷器之间元素特征的差别, 可以用元素地球化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 ICP-MS可测试40多种微量元素, 元素分布范围广泛, 提供的信息量大, 多数元素的分析误差在2%以下, 可有效运用于中国古陶瓷研究.  相似文献   
993.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a new and sensitive palaeoclimate proxy indieator-humification degrees of pea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humification degrees with other climate proxy records, such as δ^13C time series of the C. mulieensis remains cellulose in the same peat profile, we suggest that humifieation degrees of peat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 can served as a palaeoclimate proxy indicator. The higher the hnmification degrees of peat, the warmer-wetter the climate; on the contrary, the lower the humification degrees, the colder-drier the climate. Due to the simple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humifieation degree of peat is worthy studying and applying further.  相似文献   
994.
In the present decades, lots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paleomagnetic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westernChina and adjacent areas[1—19], however, these results are still not enough to reconstruct a postcollisional kinematic model for each block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Central Asia. As a resul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aleomagnetically depict the postcollisional interaction within blocks of Ti- bet and Central Asia in detail. On the other hand, shal- lower inclinations have been repeat…  相似文献   
995.
Long-chain alkenones in sulfate lakes and its paleoclimatic implication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ong-chain alkenones are ubiquitous in marinesedim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kenone unsatura-tion and temperature has been proved by field studies andcultures of E. huxleyi[1] and G. oceanica[2]. As an idealproxy for sea surface paleotemperature estimation, theU37 index is widely applied to reconstructing paleotem- K 'perature in most oceanographic settings[3—10]. The suc-cessful progresses in the ocean invoked the researchers’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LCAs in the liminic system.Cr…  相似文献   
996.
对黄帝陵所在桥山上的古柏树林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土壤被践踏板结,地表裸露,林地环境恶化,全区林木组成单一以及虫害严重等是造成古柏林衰退的主要原因。文章进而提出了对柏林保护和复壮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7.
颛顼大帝和洪荒时代的北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颛顼大帝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史学典籍和学者一直把这支文明的起源定位于山西、四川、河南、安徽乃至浙江.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以考古、神话、民俗、语言、文字诸学科互相参证,从远古中国北方民族生存状态的整体出发对历史旧籍作了反思性解读,认定这一文明起源于北方辽西,它的考古学背景应是红山文化及前红山文化,与阜新查海遗址渊源甚深.  相似文献   
998.
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工程地质条件及病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虽然已保持了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完整,但是现场调查发现,这些洞室存在着许多病害现象.为了更进一步保护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作者从工程地质调查入手,对龙游石窟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洞室群的病害类型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支顶为主的观赏式保护措施.图7,参14.  相似文献   
999.
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的伸展事件:拗拉谷与岩墙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基性岩墙群的伸展构造研究和地质年代学对比分析,结合拗拉谷地质年代学资料,探讨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的伸展构造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古元古代末是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演化史中重要的转折时期,以拗拉谷和基性岩墙群为代表的伸展构造系统是遍及整个克拉通的大规模伸展事件,标志着华北克拉通完全固结,已经具有类似现代板块的刚性特征.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岩墙群和拗拉谷不是同造山和后碰撞造山的产物,而是非造山的伸展构造,标志大陆裂解的开始.1.83—1.77Ga 是华北克拉通基性岩墙群的主要活动时期.基性岩墙群表现为极有限的脆性破裂伸展,平均伸展率为0.35%,而古元古代末华北克拉通的强烈伸展作用主要表现在拗拉谷的扩张作用.岩墙群与拗拉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