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3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3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昆仑山垭口盆地松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构造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昆仑山垭口剖面270万a BP以来的连续沉积共计63个样品的粒度特征分析,划分出6个构造活动阶段.粒度参数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都清楚表明垭口盆地在270万~188万a BP和107万~72万a BP发生构造抬升活动,前者对应着"青藏运动",后者是"昆仑-黄河运动".还确定出垭口盆地古湖泊形成于225万a BP,消亡于80万a BP,其中216万~107 万a BP是古湖泊的发展期,107万~80 万a BP是消退期.  相似文献   
972.
近十年来,我国古生物学家在云南澄江、辽宁北票、贵州关岭等地发现了一批非常有价值的古生物化石,令世界瞩目。本文特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973.
地质学,即古地质学--30年学习、科研生涯之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对其研究的思维特点及方法,认为地质学的实质就是古地质学。此思想的形成,贯穿了迄今笔在西北大学学习、教学和科研的整个过程。(古)地质学研究虽与其他学科相似,也是由果溯因,但所依据的证据主要来自对已发生现象的搜寻和发现。这些现象发生和证据形成的过程,既不可能直接观察,也无法再造和重复实验;恢复古地质面貌和再现其发生过程,难度大、探索性强,迄今尚无现成的模式,也缺乏系统的方法。其研究结论常有多解性,需综合合论证、多次反复,始有正果。中国大陆活动性强,沉积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古地质研究和盆地原始面貌恢复,对中国改造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的深化和提高勘探成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4.
根据云南大理点苍山地区晚更新世沉积地层中的古植被的孢粉化石鉴定,结合孢粉图示的综合分析以及孢粉组合带的划分,探讨了该地区自晚更新世以来古植被的演替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古气候的波动过程进行了初步推测,结论显示自122-118Ka.BP的湿热气候期之后,该地区的气候演变经历了7次从冷-湿热的气候波动旋回。  相似文献   
975.
地磁场变化的研究在地球科学的很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何获得地磁场长期变标准曲线,是地球物理学重要的研究课题.文中综述了国外对深海沉积记录长时间尺度相对古强度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介绍了200 ka 和整个布容期的相对古强度变化曲线,变化曲线可靠性的验证方法,及其在定年、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6.
东海陆架平北地区残留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利用1994-1995年在东海陆架平北地区获取的370个柱状样,单样长2-4米,进行了沉积序列垂向分析和横向地层对比、粒度分析和有孔虫鉴定,并结合研究区^14C测年数据,结果显示,本区表层沉积物自下而上存在三层结构(第Ⅲ层-第I层),这三层沉积的形成受晚更新世末以来海平面波动的控制。即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时的第Ⅲ层冲积平原相泥质沉积;末次冰期结束,晚更新世末期海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第Ⅱ层滨、浅海相沉积;以及全新世早期海侵过程中形成的第I层改造沉积。  相似文献   
977.
0 引  言  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 ,对文物进行三维重建 ,在考古学领域很少涉及 ,特别在文物展示数字化以及数字化博物馆方面国内几乎还是个空白。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对文物作计算机三维的重现 ,即用计算机对文物进行三维重构 ,在某些方面具有用实物进行仿制无法比拟的优点 ,如修改方便、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以及制作周期短 ,特别是对物体本身表现重复性较高的对称性的文物 ,则更能发挥计算机制作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文物信息数据库中的资料 ,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 ,对文物进行工作组创建。计算机对文物进行三维重构 ,不仅适合完好…  相似文献   
978.
运用反光显微镜、电子探针对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中壳层构造及鲕粒的韵律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多金属结核的构造及其形成是环境的反映。结核中鲕粒的微纹层构造是结核形成时的一个较短时间段内海洋环境的演化反映。鲕粒纹层的反射率与鲕粒中的δ-MnO2结晶程度有关,每层的元素含量与形成时环境的Eh、pH值有关,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结晶程度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79.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 13CSC值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玉梅  刘东生 《科学通报》2003,48(5):486-490
对最近250 ka大荔地区两个剖面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初步探讨了影响黄土-古土壤序列δ 13CSC值的因素及其古环境意义.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 13CSC值与磁化率的变化基本同步, δ 13CSC曲线的负峰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古土壤发育期. 研究认为, 植物成因CO2的介入会导致δ 13CSC值降低, 降低的幅度主要与古植被发育程度和古湿度有关, 植被中C4植物的相对含量可能仅影响其次一级的变化. 低 δ 13CSC值大体上指示了植被相对丰富、气候湿润的环境状况. 倒数第2次间冰期以来, 大荔地区植被发育最差、最干旱的时期是L2的黄土堆积期; 而植被最为丰富、气候最湿润的则是末次间冰期. 发生在MIS(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即 40~30 kaBP的青藏高原“高温大降水事件”的水文效应已波及气候相对湿润的关中地区, 对当地植被和湿度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8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试了宋元时期磁州窑、吉州窑、龙泉务窑瓷胎的39种微量元素, 以探索这种在中国科技考古中尚极少使用的方法的应用前景. 发现微量元素特征明确反映了3个瓷窑不同种类的瓷胎原料及其矿物组成, 可将其产品明确区分. 磁州窑元代与宋金样品之间、龙泉务窑粗细两组瓷器之间的元素特征也明显不同. 磁州窑中优质仿定窑瓷器的元素特征迥异于普通产品, 说明仿定瓷胎使用了特别的原料, 并有可能在使用前进行了高于普通磁州窑瓷器的精细加工. 发现不同瓷窑以及同一瓷窑内不同类型瓷器之间元素特征的差别, 可以用元素地球化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 ICP-MS可测试40多种微量元素, 元素分布范围广泛, 提供的信息量大, 多数元素的分析误差在2%以下, 可有效运用于中国古陶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