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3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3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本文首次证实山东临沂煤田本溪组的层位均属于Profusulinella带,而华北地区本溪组普遍发育的Fusulina—Fusulinella带则在本区缺失。文中共记述了蜓类7属42种和亚种,其中包括6个新种。另外还对其在古地理、构造方面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3.
Cannibalism in a semi-aquatic reptile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nibalism or intraspecific predation is a particular form of feeding behavior that is far more common in lower vertebrates and invertebrates than in higher vertebrates such as reptiles, birds and mammals. Evidence for cannibalism in vertebrate fossils, however, is generally rare, and the best examples were recently found in the Madagascan dinosaur Majungatholus atopus , the Neanderthals. Here we report the presence of cannibal-ism in a semiaquatic reptile Monjurosuchus splenden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Fig. 1), as shown by an adult individual containing seven skulls of juveniles of the same species in its abdominal cavity, indicating that it is an active cannibal that preys on young members of its own kind. This discovery also represents the earliest known and most gruesome cannibalism ever recorded among the prehistoric vertebrates.  相似文献   
104.
Traditional grain size analysis was basically used to discriminate sediment type based on its particle dimension for sedimentary naming[1,2] an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feature of transport medium, including water current and wind strength[3―5]. Recently, some patency advances havebeen made by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to separate different grain sizes in various original composition from sediments for searching a new way of paleoenvironmental study[6―8]. Grain size analysis is even playing an …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方法对中国北方4个新近纪红黏土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和化石动物群时间序列进行区域对比。结果黄土高原新近纪红黏土沉积以来发生了5次大的气候事件,气候事件的分界线在粒度、磁化率年龄曲线上特征明显,反映的气候特点与化石动物群演替性质完全一致。结论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古气候演化过程的气候事件均与青藏高原隆升和东亚季风的发展相联系。时间上,南北气候演化事件基本同步;空间上,北部较南部地区变化剧烈。5次气候事件从下到上表现为半湿润、半干旱、湿润、干旱与湿润交替、干旱的气候演化特征;相应动物群生态类型表现为草原-疏林草原、草原为主的疏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与森林交替到草原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6.
走进罗布泊     
《科学》2006,58(1):F0003-F0003
罗布泊曾是一个烟波浩渺的大湖泊,西岸有一个美丽的楼兰王国,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7.
颜其德 《科学》2006,58(4):21-21
距今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南极大陆是与现今的南美洲、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印度大陆连为一体的冈瓦纳古大陆。古大陆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大约在1.8亿年前开始分裂.经过数次分离并逐渐漂移,南极洲大陆形成并移到现今位置。  相似文献   
108.
When, where and from which hominoid the human originated has been one of the key subjects in the study of human natural history.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the chronological, geographical and taxonomic distribution of all hominoids. Yunnan Pr…  相似文献   
109.
近代以来的西方法治不仅建立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思想传统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古罗马人所创立的法学或法律科学的传统的基础之上。中国大陆学者往往只认识到前者而很少论述后者。但是,法治不仅仅意味法律是良法,而重要的是良法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如果说自然法理论为良法确立了价值标准,那么建立在古罗马法学基础上的法学方法论是保障良法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0.
洞庭湖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洞庭湖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提供了条件。洞庭湖在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进入全新世暖期,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周边地区频繁出现;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猫活动;屈家岭文化时期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商周至秦汉时期,洞庭湖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间洼地湖泊、沼泽形成。魏晋以来,特别是长江分流入洞庭,导致了洞庭湖的迅速扩张,19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泥沙入洞庭湖及人类围垦,使洞庭湖迅速淤浅,湖泊面积锐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