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4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4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3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2.
死态学与古死态学——研究生物死亡后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态学和古死态学分别与生态学和古生态学相对应,是研究生物死亡后的变化过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3.
至今国内外尚未见用古地磁数据计算测点古经度的数学方法。在假定地块方位不变及遵循最短漂移距离原则的前提下我们推导出了计算古经纬度的数学公式。这种计算无疑将扩展古地磁资料在恢复地块在各地质时代的位置及古板块重建中的使用价值。图1,参2。  相似文献   
114.
115.
小黑土剖面是黔中高原岩溶化盆地剖面,深390cm,未达基岩.采样71块,获孢粉17769粒,有71个科属,以本本花粉为主,其次为草本花粉,蕨类孢子较少.自下而上划分为二个孢粉组合带.反映出古植被变化为落叶阔叶树为主的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附近山地有松林及云杉林一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及喜冷湿的莎草较多.古气候变化由温凉一温暧偏凉湿.其地质时代,经~(14)C测定,孔深390cm处为24500±1800a.B.P.;深310cm处为21260a.B.P.,属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16.
盘古 《科学通报》1999,44(6):561-562
具有年、季旋回界面因而能够自我记年,同时能对气候或环境变化信息按年记录的自然材料称为“自然时钟”.洞穴石笋是继树轮、珊瑚、纹泥和冰芯之后较晚发现的一种自然时钟.石笋微生长层的韵律变化反映了短尺度高频率的气候振动.石笋发光强度变化是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记录.从滴水中带来的地表土壤有机物质是导致微层发光的主要原因.1960年Broecker等人[1]用14C方法确定在温带气候区一些快速生长纹层为年轮之后,1993年AndyBaker等人采用热电离质谱铀系定年方法首次证实英国一个石笋的发光微生长层为年生长层后[2],世界上陆续报…  相似文献   
117.
《缀术》中的“刍甍,方亭之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缉古算经》的写作目的及其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缀术》中的“刍甍,方亭之问”和“方邑进行之术”作了探讨,认为:前者是已知刍甍,方亭的体积及其边,高的差,求边和高的问题,因此《缀术》中有三次方程的内容,后者是解勾股形问题,类似于《缉古算经》最后6问,由此又对祖冲之的“开差幂”和“开差立”算法提出质疑,认为它们与“方邑进行之术”和“刍甍,方亭之问”无关。  相似文献   
118.
唐代瞿昙家族的天文历算活动及其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9.
本文在实验分析荒山第四纪地质剖面中沉积物的机械组成,石英颗粒表面特征,沉积物中部分化学元素含量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荒山地区100万年以来各时期的环境征及100万年来古环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0.
说"情趣"     
我国古代文论对"情趣"的标树较晚,明清时期出现将"情"与"趣"纳入到诗歌审美质性要素系统或创作主体要素系统中的立论.但实际上,早从唐代开始,不少文论家就已经将"情趣"视为了"趣"的审美表现形态之一,对"情"与"趣"相互间的关系予以了多方面的考察.我国古代曾出现过很多"趣"的称名,其中,不少都可归入"情趣"这一审美形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