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9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五四"时期,新文化派与学衡派是相互对峙的两大文化派别,也是历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二者的思想比较,有学者撰文指出两派论争有着"仁"与"礼"的"错位":"学衡派强调的是儒家的仁,新文化派攻击的是儒家的礼"。本文乃是对"仁""礼""错位论"的商榷。本文通过对史料全面把握、深入分析,认为两派的争论其实没有错位,其论争焦点落在对"礼"的"节制"作用评价上。  相似文献   
102.
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起源问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同时亦呈现出聚讼颇多、莫衷一是的景象。礼的众多起源说大体归纳为四种,即:一、礼源于祭,二、礼源于俗,三、礼源于交换,四、礼源于人性;但是它们实质上有一个共同的旨归,即:源于生活,又指向生活。  相似文献   
103.
济南麻风疗养院成立于1926年,是民国时期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麻风病救治机构,知名传教医生海贝殖、司美礼先后担任院长。该院依托于齐鲁大学医学院,经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医疗体系,在诊治手段及实验中西方各类药品方面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对中国近现代的麻风防治事业起到关键引领作用,其培养出的尤家骏等优秀医学家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麻风防治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古典思想将探讨的核心置于"个体"之上,这种"个体"是四重空间的中介与承担者:身、家、国、天下。从而,在其立基与开端处,"个体"生命原则具有整全性。礼是"个体"成-人历程的根据与内在秩序,也是贯彻于"个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原则,它对个体、族群的意义非同寻常:它决定着国家存亡、人与人之间的正当关系。而能否守礼决定人能否成其为人——君子。而仁对于君子异常重要,它使国家礼、乐得以可能,是君子生命活动中的核心原则,也是敞开政治社会义利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世界博览》:据您近几年参与的有关也子的民间活动。您是否感到了普通民众对孔子思想的兴趣有什么新的变化?孔庆东:普通民众确实越来越多地对孔子产生了兴趣,但是基本上属于“朦胧”的兴趣,也没有什么“变化”可言。因为孔子在民众心里的形象始终是一个“圣人”,即使在几十年前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人民心里也对孔子没有什么愤恨,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孔子,  相似文献   
106.
晚明从万历元年(1575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短短的71年里,明朝从余晖满天的回光返照,很快就走向了天崩地裂的灭亡。张居正的新政,被认为是造就明朝回光返照的主要原因。他能  相似文献   
107.
朱熹建构了理气论和人性论的哲学根据论证德礼政刑治国论,提出德礼为本、政刑为末,互不偏废、相为终始的治国方略,其本身渗透着追求儒家中庸思想的和谐精神,其目的是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8.
如何理解<论语>中"仁""人"等概念,这关系到哲学认识论和本位价值论等根本问题.孔子从实用理性层面阐述了作为道德人格之情感规范的"仁"的表现特点与体用方式,把"人"作为达致"仁"的标准的类名或"己"的对象化实现方式,强调通过复礼来克己、达仁、成人;借助具体情景描述这些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9.
作为一种古典政治技术,礼与古代血缘宗法文化脉息相通,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制”与“伦”二端,并为古典血缘贵族所独占.然而,到春秋战国之际,诸侯争霸广周文”疲敝的历史演变,终于导致了古典礼文化政治功能的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110.
在中国的文明脉络中讲起“礼”,学界也许会想起英国的法哲学家哈特(Herbert Lionel Adol-phusHart)的名著《法的概念》。哈氏的著书目的是为了促进理解存在于社会现象中的法、强制以及道德之间的相互关联。他认为法的概念是第一规则(命令)与第二规则(道德)的结合。关于第二规则,哈氏举了进教堂要脱帽的例子。这使我想起了在传统中国,见到官员要层层下跪:服从自上而下的权力成了习俗。脱帽与下跪虽然同属礼法范畴,但其背后的精神却有自觉参与与内化服从的天壤之别。下跪是把人作为祭品的遗俗。张寿安所处理的“礼”包括礼制(典章、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