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2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8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5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日,一个澳大利亚考古队在东太平洋塞班岛附近的海域考察一条古代沉船时,遭遇了一群凶猛的吸血鬼乌贼。面对这些嗜血凶残的家伙,考古队中的一对恋人勇敢地展开了反击……深海遇险命悬一线理查德斯是澳大利亚颇有声望的考古学家,女友贝斯特尼是他的得力助手。2011年3月底,理查德斯偕同贝斯特尼和另外8名科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分析贾公彦、孔颖达、甄鸾、李淳风等对于《仪礼·丧服》"去五分一以为带"的注疏、注释,揭示出诸家对于礼数的数理解释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一、贾、孔等遵循注疏儒家经典的做法,把数学知识作为儒经的一部分,他们对于礼数的理解是依据汉字结构,其算法实施不需要筹算;二、甄、李等则重新组织儒家经典以适应当时数学著作的体例,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礼数,其算法有一个筹算过程。从历史语境来看,这发生在甄鸾扩展数学应用范围,以及唐代政府注疏儒经和注释算经活动的背景下。本文认为我们需要拓展中国古代数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数学与儒学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据《周礼》所载,周代九数是周礼的一部分;之后,九数发展为以《九章筭术》为代表的相对独立于儒学的数学体系;另一方面,至唐代,学者们通过注疏儒经也发展出相对独立的数学体系。因此,诸家对于礼数的不同注解反映出:儒经数学是儒学天然的一部分,算经数学则是相对独立于儒学的知识体系,尽管甄鸾、李淳风等通过《五经筭术》试图重建数学与儒学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3.
<正>近日,《中国成语大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火爆荧屏,让我们有机会去触摸经典,去感受汉字之美、汉语之美和中国文化之美,去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传统文化、传统知识历来是滋养、生发人类各项活动的不竭之源,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亦是如此。传统知识是从长期的经验发展而来,并且适应了当地文化和环境的知识、创新与实践,属于集体所有,多半通过各种形式代代传承。这些传承形式包括文字记载、故事、歌曲、传说、谚语、文化价值观、信仰、仪式、习惯及  相似文献   
104.
卢佑诚先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长期坚守着古代文论研究的第三种范式。所谓第三种范式,既不同于从前的以古代文学来完全统领古代文论的研究,也有别于后来的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研究,它由两个基本原则的相互融合而构成:一是传统的问题阐释;二是现代的价值判断。第三种范式不仅纠正了传统范式的封闭性,而且克服了新兴范式的浮躁性,是建设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必经的长期历程。  相似文献   
105.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中的两个要素.中国古代诗歌往往通过情景交融,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增加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上,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06.
由于历史久远,不少历史文献记载中的中国古代画家的画作有些已经不传于世,现传世的代表作品多数为后代丹青妙手的摹本.有些摹本中器具与服饰等信息表明摹本是一种具有摹画者时代特点的“创作摹本”.有些传为画家的代表作品其实是托名之作,有的画作由于尽力摹仿画家本人的艺术风格,或能体现画家的艺术特点,有的作品则可能与原作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中国古代画家与其传世代表作品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样化非对应的特点,值得后世的研究者和收藏者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07.
古代诗歌情与意的解读可以从文学、美学、人文和历史等多角度进行审视,对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经常塑造的形象、创作的时代背景、诗歌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等要有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08.
听到”菊石”这个名字,恐怕多数读者头脑里会浮现出平面旋卷的壳体的样子。菊石的命名源于古埃及神话中头顶螺旋状角的太阳神阿蒙。虽然有壳,但菊石和现生的章鱼、乌贼一样,属于头足类的一种古生物。  相似文献   
109.
从艺术的角度透析,<庄子>中"庖丁解牛"等系列工匠故事的寓意体现在"道不离技,技在道中,技进乎道"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方面,揭示了技艺训练、法度规矩、精神修养与"道"的境界四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受庄子道技观的影响,古代画论也认为"道"的境界的实现,离不开"技"的熟练驾驭,但是,技艺训练又不离规矩与法度.同时,技艺训练本身不是目的,任何高超的技艺都指向超越自身的完美表现.  相似文献   
110.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担纲主编的《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于2009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将二十余位学者的重要讲稿整理而成,分为上、中、下3册,共44讲,珠玑闪耀,堪称30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精华版,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新的里程碑.它具有以下特点:作者阵容强大,学术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史论结合;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系统完整,气势恢宏.该书能让读者整体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史,把握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的发展脉络及特点,是一套极佳的硕博士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