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64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7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美国人类学家波特夫妇遵循传统的人类学学理 ,以广东茶山调查为基础 ,展示了 2 0世纪 50至 80年代中期中国基层社会的演化历程与运作机制。通过对波特夫妇茶山调查的追踪 ,努力实现 1985年至 1997年间新资料的接续 ,参照耳闻目睹的实证材料 ,力图更为真切地感悟茶山社会的真情实貌 ,同时就波特夫妇提出的一些理论问题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02.
提出了一种基于H.264的细粒度多适应性编码算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该算法综合运用了MP(Matching Pursuit)变换和位面编码等细粒度编码技术,灵活地将MP变换结果分为两个层次的码流,帧间预测也采用了两级预测模式,生成了多层次细粒度的视频压缩码流。该算法输出码流具有精细可调性,能自适应网络带宽变化,对于解决视频应用在现有尽力而为网络上所面,临的带宽波动和异构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恢复质量和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103.
朔黄铁路远期运输能力目标为2亿吨。文章研究了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运输组织技术条件,包括列车开行对数、列车追踪间隔和列车载重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投影追踪方法研究一种特殊的只含一个岭函数的PP回归模型的估计问题,引入了与文献中不同的目标函数,得到了能达到n^-4/(2r+1)的最佳收敛速度的非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105.
项目追踪     
《科技潮》2006,(12):40-40
大兴:“中日优质果品合作研究示范工程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石景山:信息安全项目运营成果显著;昌平:“昌平苹果”获国家级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106.
网络攻击源追踪技术的分类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网络攻击源追踪技术在实时阻断或隔离攻击、追究相关责任、提供法律举证、威慑攻击者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该文对现有的多种网络攻击源追踪技术进行了系统分类,归纳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网络攻击源追踪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包括建立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网络攻击源追踪的理论模型、考虑诸如多播、移动性、 IPV6、数据加密、结合管理上的特点解决网络攻击源追踪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7.
通过介绍真三维显示模型,解释了基于可视体素的显示技术.针对LED真三维显示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光投影阵列的真三维显示方案,结合真三维显示固有的连续图像的特性,研究了真三维编解码算法,建立了基于光线追踪的几何校正模型.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构建实用的高分辨率真三维显示器,同时能够展示准确的物体.  相似文献   
108.
迭代重建算法已成为PET的标准重建方法,其系统响应矩阵实现图像空间和投影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是迭代重建算法的关键.面向list-mode断层重建,以优化Siddon算法为基础,实现了一种敏捷的正交距离射线追踪方法,实时计算系统响应矩阵,生成近似高斯形的LOR线,有效建模了探测器响应函数.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重建精度和效率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满足了list-mode断层重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9.
在驱动—响应系统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混沌同步形式——混合追踪同步.这种同步要求响应系统的维数大于驱动系统的维数,它实现了响应系统的部分变量与驱动系统的同步,同时其余变量追踪到指定的状态函数.基于非线性反馈控制技术研究了超混沌Liu系统的混合追踪同步.运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结论,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0.
以算法模块及算法内部参数的管理为核心,探索并提出新的敏感指标,通过融合反馈的方法来完成高机动追踪。该方法通过敏感指标对融合后的反馈结果的分析,用硬决策的方式完成机动追踪中的滤波器选择,以较少的计算量完成了模型未知的高机动追踪。与传统的IMM算法相比,此算法具有计算量小、模型集少的优点。一个多目标机动追踪实验结果验证了此算法在高机动目标追踪中的优秀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