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4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41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177篇
教育与普及   1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0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3689篇
  2025年   2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发酵乳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乳酸菌发酵乳的营养成份、生理功能及其机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比较了乳酸菌种(类)型及其产物特点、生理功能方面的实验过程,为更好地开发发酵乳、乳酸菌饮料作为保健食品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5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厦门红树林泥土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高琼胶酶活力的海洋细菌NTa,通过16S rRNA分析,将该菌株归属为Stenotrophomonas sp.NTa.对该菌株发酵产琼胶酶的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表明:菌株NTa产琼胶酶的最佳碳源是琼脂,氮源是酵母浸膏,NaCl的质量分数为5%,在28 ℃发酵培养40 h,发酵液的酶活力达到1.98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7.35%.  相似文献   
253.
发酵过程是一类具有多阶段特性的间歇过程,在建立其多阶段模型时,各阶段子模型的融合方法特别是过渡阶段的处理方法是研究重点。针对发酵建模过程中过渡阶段的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加权支持向量机(SVM)建模方法,利用阶段划分得到的隶属度函数对训练样本数据进行扩展,进而直接建立发酵过程的多阶段模型。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处理各阶段间的过渡过程,提高了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254.
HPLC法测定福建红曲中的桔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板层析对红曲样品进行初步的分离,降低了红曲中色素的干扰,根据桔霉素本身具有在激发态下产生荧光的特性,结合荧光检测采用反相HPLC法较为成功地测出福建红曲中桔霉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55.
目的研究红枣体外发酵特性,评价红枣营养性能。方法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肠道内部环境条件,接种人体新鲜粪便悬浮液进行厌氧发酵,定时记录发酵液产气量、测定pH值、NH3-N值和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结果红枣发酵液产气快、产气量多,p H值下降幅度大,NH3-N值变化不明显;红枣发酵液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红枣能有效地被人体肠道微生物发酵利用,改善肠道内部理化环境,促进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短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256.
以大豆为原料,添加草霉汁,经乳酸菌发酵制作发酵草霉汁豆奶,研究了草莓汁的添加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确定最适配方及工艺。  相似文献   
257.
从自然发酵的大豆中分离一株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BN-2,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Bacillus subtilis subsp.natto BEST195。将该菌株中碱性蛋白酶(Alkaline protease,AP)基因,插入pBE2R中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BE2R-AP,并转染枯草芽孢杆菌WB600进行分泌性表达。以糊精、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每毫升发酵液中重组蛋白酶比出发菌株中蛋白酶酶活高1.2倍。该酶的最适作用pH为8.0,在pH 8.0缓冲液中保存24h,残余酶活力为94%;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但在50℃中处理30min时残余酶活性降至51%;Ca2+、Mn2+能有效激活酶活力;洗涤剂组分中1%的TritonX-100、Tween20、Tween80对该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58.
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从一株来源于药用红树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的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5621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方法,并与文献数据对照,确定结构分别为:[11]-cytochalasa-6(12),13-diene-1,21-dione-7,18-dihydroxy-16,18-dimethyl-10-phenyl-(7S*,13E,16S*,18R*)(1),[11]-Cytochalasa-6(12),13-diene-1,21-dione-7,18-dihydroxy-16,18-dimethyl-19-methoxy-l0-phenyl-(7S*,13E,16S*,18S*,19R*)(2),[11]-cytochalasa-6(12),13-diene-1,21-dione-7,18,19-trihydroxy-16,18-dimethyl-10-phenyl-(7S*,13E,16S*,18S*,19R*)(3),1-(2,6-dihydroxyphenyl)butan-1-one(4)和O-methylcurvulinic acid(5).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尖瓣海莲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5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健康人血浆游离氯基酸含量,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血浆游离氯基酸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26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22 例宫颈癌(CSSC)患者及35 例健康人血液标本,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HPLC 谱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将其结果与健康人血浆游离氯基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CIN 和宫颈癌患者血浆存在明显的氨基酸代谢异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牛磺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自健康人、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癌呈下降趋势,且以宫颈癌血浆氨基酸含量下降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氨酸和苏氨酸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血浆中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肿瘤细胞可能选择性地从血浆中摄取特定氨基酸来满足自身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260.
粘细菌是一类具有丰富代谢产物的药源微生物,有潜在的新药开发价值。乳腺癌是多发于女性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尚不能较好的控制,使用具有新作用机理的新型药物治疗可能提供其良好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的七株粘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抗人乳腺癌MCF-7细胞检测,为研发高效安全的新型抗肿瘤活性物质奠定基础。采用兔粪诱导法、大肠杆菌划线法、大肠杆菌点种法、纤维素诱导法对采集的土样进行粘细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纯化的粘细菌菌株。采用CCK-8法对粘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MCF-7细胞毒性检测,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经鉴定,E44属珊瑚球菌属珊瑚状珊瑚球菌(Corallococcus coralloides),E603、E1201、E1202为粘球菌属变绿粘球菌(Myxococcus virescens),E701、E703、E705为粘球菌属橙色粘球菌(Myxococcus fulvus),其代谢产物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最高肿瘤细胞抑制率在70.45%-106.29%之间,其中Myxococcus fulvus E701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强。本次实验分离的七株粘细菌菌株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该研究为今后菌株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