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5篇
丛书文集   79篇
教育与普及   1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3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91.
均匀照明的发光二极管阵列仿真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定发光二极管所在平面与探测面之间的距离、所设计阵列的发光二极管个数及发光角度等参数,依据斯派罗法则,利用Matlab对表达式进行计算.结合TracePro软件,对方形阵列、三角形阵列及环形阵列等3个常见的发光二极管平面阵列进行模拟仿真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排列方式不同,所得到的均匀照明的范围及所占面板空间也各不相同;三角形阵列可得到较大范围的平坦度和占用较小的面板空间.  相似文献   
192.
室温下测量了用968 nm LD激发Er3+:Y0.5Gd0.5VO4晶体的上转换发光,并讨论其上转换发光机制.同时测量了Er3+:Y0.5Gd0.5VO4晶体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发现Er3+:Y0.5Gd0.5VO4晶体的荧光半高宽可达68 nm,利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1 531 nm处的受激发射截面为3.52 pm2,这表明Er3+:Y0.5Gd0.5VO4晶体是一种优良的潜在上转换激光器增益介质.  相似文献   
193.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杯[5]芳烃衍生物5,11,17,23,29-五叔丁基-37,38,39,40,41-五羧甲氧基杯[5]芳烃,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其与铽(Ⅲ)离子形成1:1配合物的发光行为.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发光行为基于分子间能量转移,pH=8~10范围内荧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溶剂极性明显影响荧光的强度;通过紫外滴定和荧光滴定确定了体系的稳定常数.该主体化合物、铕(Ⅲ)离子和邻菲罗琳在无水乙腈中,于321nm激发波长下检测到铕(Ⅲ)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194.
以3-噻吩乙酸为第一配体合成钐、铕的二元配合物,以3-噻吩乙酸为第一配体,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钐、铕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EDTA滴定分析确定其通式为REY32H2O、REY3phen(RE=Eu,Sm;Th=3-噻吩乙酸根,phen=邻菲啰啉)后,测定4种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及TG-DTG曲线。结果表明,由于第二配体的加入,对稀土离子的发光起到了敏化作用,增强了稀土离子的发光强度,并且三元配合物热稳定性比二元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95.
用燃烧法成功合成了纳米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PL)对样品进行了物相组成、显微形貌、激发发射光谱等进行了表征.样品的主要组成为Y2O2S;呈厚度为40~70 nm,直径为100~200 nm的纳米片;在626 nm和617 nm处有强烈的红色发射.与固相法比较,激发光谱略有蓝移.  相似文献   
196.
用水热法制备了NaGdF4:Eu3+(0.5 mol%)发光材料,并研究了退火温度对NaGdF4:Eu3+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表明:水热合成得到六方相的NaGdF4,在空气氛的条件下,NaGdF4从六方相到立方相的相转变温度为~650℃.扫描电镜(SEM)的结果显示:具有六方相结构的NaGdF4:Eu3+发光材料的粒径为200~300nm.荧光光谱(PL)的结果表明:具有六方相结构的NaGdF4:Eu3+粉末样品的特征发射为Eu3+5 D0→7F2(615nm)跃迁发射。  相似文献   
197.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以SiH4和Ar的混合气体为源气体,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硅基发光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发射光谱(OES)对薄膜等离子体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加,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中Hβ谱线强度激增,薄膜的红外光谱中Si—O键在1095cm-1处振动吸收峰强度减小,Si—Si键在613cm-1处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加,说明射频功率增加加剧了硅烷的裂解与氧化硅的还原,提高了薄膜结晶度和纳米晶粒的融合度,并降低了沉积薄膜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98.
19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以缺陷为发光中心的淡蓝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M_xZn_(3-0.5x)(PO_4)_2(M=Na,K)。XRD分析结果表明,M_xZn_(3-0.5x)(PO_4)_2的主要衍射峰与α-Zn_3(PO_4)_2的值相吻合。Na_(0.08)Zn_(2.96)(PO_4)_2激发峰位于332 nm处,发射峰在420~550 nm,最大值位于460 nm处,目测余辉时间达4 h。通过热释光曲线表征分析陷阱数量并计算了陷阱深度,分析表明,Na~+掺杂可以增强Zn_3(PO_4)_2在低温处的氧空位缺陷浓度,改善材料的陷阱深度,从而使材料发光。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