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1 毫秒
71.
反讽既是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中运用最娴熟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这部长篇最为显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标题反讽、叙事反讽、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作家是如何娴熟、巧妙地运用反讽手法,在颠倒与错谬中艺术地表现自己对当下乡土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72.
笔者所选的是1995年黛米·摩尔主演的影片《红字》,这部影片改编自霍桑的同名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居民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而电影《红字》中人物的形象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不同。本文主要探讨反讽手法在电影《红字》中主要人物身上的体现。电影通过对人物反讽式命运的刻画展现了19世纪美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73.
本认为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根据当时历史条件的变化,把利用合法斗争夺政政权看作是一种现实可能性,对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和策略思想进行了补充和发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同时,本也批驳了以伯恩斯坦等人为代表,针对《导言》所认为的恩格斯晚年已完全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而成为一个议会主义的错误论调。重温恩格斯晚午的革帝策略思想,对于我们反思当前处于低潮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东西对现实世界有着清醒澄明的洞悉,他善于用委婉幽隐的反讽叙事来冲击悖立的本真生活。他的反讽叙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言语反讽、结构反讽和情境反讽。他的反讽叙事不仅揭示了生存的艰辛与苦难,颠覆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等神话,颠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直指我们的心灵,对中国人当下的人性给予了犀利深刻而又不失诗意的剖析。  相似文献   
75.
90年代小说的反讽意义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实践的一大显征。根据反讽的概念在90年代的演变和反讽艺术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将这一时期的反讽学划分为四种意义形态: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戏仿,据此分析90年代小说的反讽特征。  相似文献   
76.
汪静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109-111
美国南方小说集大成者威廉.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充满了浓郁的基督教文化气息。福克纳通过把其笔下的人物与基督教原型进行类比以获取独树一帜的艺术效果并给人以深刻的哲学思考。本文以其代表作《八月之光》中的人物分析为切入点,通过乔.克里斯默斯类比倒置的耶稣,盖尔.海托华类比流放的耶稣来领会福克纳作品中的反讽。  相似文献   
77.
评述了当代诗人森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森子的诗歌在经历了从抒情的主体性向修辞性的转变这后,又从反讽式的修辞转向叙事,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叙述,使它所指述的现实发生转义。  相似文献   
78.
广西作家东西以其犀利乖张的创作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善于在荒诞与幽默中融入自己的深层思考。《反义词大楼》就是作者通过反讽和陌生化的手法展示现代文明冲击下人的尤其是女性的生存问题,揭露弱势群体的失语现状。  相似文献   
79.
1920年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发表,《头发的故事》和早期的《狂人日记》在叙事层面存在惊人的相似性:除去不同的隐指读者,两者的叙事层次、人物功能和干预评论等均一脉相承。小说形式的"同"与"异"最终透露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在不同时期的一致性和嬗变性,这对于理清现代文学史上纷繁复杂的鲁迅思想脉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李洱从知识分子题材向农村题材转型的成功之作.作者不仅用细针密线式的绵密描写编织出现代化进程中普通农村的日常生活,而且通过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等叙事方式揭示了乡土中国的生存真实、人性真实及其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