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65篇
  免费   1164篇
  国内免费   2294篇
系统科学   1093篇
丛书文集   1203篇
教育与普及   97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7篇
现状及发展   132篇
综合类   32502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785篇
  2022年   900篇
  2021年   1192篇
  2020年   1000篇
  2019年   774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548篇
  2016年   685篇
  2015年   1000篇
  2014年   1557篇
  2013年   1462篇
  2012年   1707篇
  2011年   2050篇
  2010年   1515篇
  2009年   1988篇
  2008年   2543篇
  2007年   2529篇
  2006年   2106篇
  2005年   1519篇
  2004年   1233篇
  2003年   976篇
  2002年   849篇
  2001年   825篇
  2000年   904篇
  1999年   793篇
  1998年   391篇
  1997年   324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270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439篇
  1992年   421篇
  1991年   371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327篇
  1988年   337篇
  1987年   202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疆达坂城盐湖中度嗜盐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度嗜盐菌作为一类新型微生物资源,已经在很多方面应用.从新疆达坂城盐湖18个样品分离得到17株中度嗜盐菌,其中11株为革兰氏阳性,6株为革兰氏阴性.并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完成表型测定.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该地区中度嗜盐菌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992.
文章分析新疆艾比胡嗜盐古生菌物种与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BR)蛋白基因资源,对分离纯化到的极端嗜盐古生菌菌株ABDH12,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研究,采用PCR方法扩增技术和编码螺旋c至螺旋G的BR蛋白基因片断,测定了BR蛋白基因核心序列。基于生理生化特性和BR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R蛋白中对于完成质子泵功能以及与视黄醛结合的关键性氨基酸残基均为保守序列,位于膜内侧的序列比位于膜外侧的序列更保守,并且ABDH12中的螺旋C至螺旋G的蛋白与其他菌株差异明显,是两种新的BR蛋白,序列号为:FJ796897。迄今为止,国内极少有关艾比湖嗜盐古菌的BR蛋白研究的报道,文章可为今后研究同类极端环境中新的物种资源提供素材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厌氧氨氧化(ANAMMOX)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效果及稳定性,采用不含有机碳源的模拟废水梯度改变进水总氮质量浓度(240 mg/L降至50 mg/L),后改用含有机碳源的实际生活污水,实现了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柱超过140 d的稳定高效运行。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柱在16~24℃时依然保持良好活性,但总氮去除负荷(NRR)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显著降低,其变化规律符合Arrhenius方程,实际活化能为62.824 kJ/mol;进水总氮质量浓度降至50 mg/L未降低滤柱的处理性能及稳定性,同时由于游离亚硝酸(FNA)的抑制解除,NRR提高了10%;滤柱能够承受低基质所带来的高水力负荷,综合考虑NRR、总氮去除率(TNR)及水力负荷,滤速应控制在9.00~11.21m/h;当进水ρC/ρN(有机物质量浓度与氮素质量浓度之比)小于0.3时,可实现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提高TNR;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柱能够实现对于中低温(16~24℃)、低基质(50 mg/L)并含有有机碳源(ρ(BOD)为15 mg/L)的生活污水的稳定高效处理,平均出水总氮质量浓度为9.38 mg/L,平均TNR达到了81.00%,平均NRR为0.93 kg/(m3·d),总氮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试验全程超过300 d,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柱能够保持稳定性,厌氧氨氧化计量系数稳定,滤柱结构未因滤速、有机碳源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994.
飞行动目标RCS可视化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计算飞行动目标的飞行轨迹,利用飞行扰动模型计算飞行过程中的飞行随机抖动,将图形电磁计算的方法推广到计算飞行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并比较了考虑随机抖动前后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95.
简要介绍了层次分析法 (AHP)的基本原理 ,并提出改进了的指数标度及其指数标度的评价 ,建立了矿井安全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指出了如何定性和定量的确定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 ,以一个实例加以说明。结合主观与客观判断 ,如何用改进了的层次分析法对矿井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96.
框架结构典型梁柱节点的抗连续倒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得到了传统栓焊(WUFB)节点、盖板式(WCPF)和狗骨式(RBS)节点在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失效过程,并从能量角度推导了3种节点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盖板式节点的转动刚度大、拉结能力强,梁机制和悬链线机制承载力均很高,结构的吸能能力好,抗连续倒塌性能优越;狗骨式节点的转动能力强,结构的悬链线效应和吸能能力提高,但结构的外力功增大,抗连续倒塌承载力略有降低.梁柱节点在连续倒塌工况中和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差异大,连续倒塌工况下节点的极限转角远高于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转动能力.  相似文献   
997.
亮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亮菌属小蜜环菌属,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名贵真菌.从亮菌名称的由来及分类、亮菌的生物学特性、亮菌中所含的亮菌甲素和亮菌多糖等化学物质、亮菌的固态和液体发酵培养、亮菌的抗炎、防辐射、升白、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5个方面对亮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亮菌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亮菌的进一步开发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王敬平  魏梅林  牛景杨 《科学通报》2003,48(20):2123-2126
以α-H6P2Mo18O62·nH2O, Y2O3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原料, 在水溶液中制得了新型饱和Dawson结构杂多阴离子[P2Mo18O62]6−担载的钇(Ⅲ)配合物[Y(NMP)5(H2O)2][Y(NMP)4(H2O)2(P2Mo18O62)]·NMP·5.5 H2O.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是由钇配离子[Y(NMP)4(H2O)2]3+与[P2Mo18O62]6−阴离子赤道位的端氧配位成键而形成的具有孤立簇结构的新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冬季PM1中有机气溶胶的高分辨率气溶胶质谱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气溶胶(OA)是大气细粒子中的重要组分,其化学组成和来源的识别对有效控制颗粒物污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质谱对北京2010年冬季亚微米气溶胶(PM1)中OA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5min)的在线测定,以了解其化学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北京冬季OA的平均浓度为20.9±25.3ug/m3,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1.9和284.6ug/m3.OA的H/C,O/C,N/C的摩尔比分别为1.70,0.17和0.005,相应的OM/OC(有机物和有机碳的质量比)为1.37.OA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宽,在积聚模态450nm附近有明显的峰值,而对超细粒子(Dva<100nm)的贡献主要来自燃烧源的一次排放.北京冬季的OA主要分为3类:烃类有机气溶胶(HOA)、烹饪类有机气溶胶(COA)和氧化性有机气溶胶(OOA),分别占OA的26.9%,49.7%和23.4%.HOA和COA分别来自燃烧源和烹饪源排放的一次有机气溶胶(POA),而OOA则对应着"老化"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相似文献   
1000.
一个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粳稻品种“中花11”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窄叶突变体. 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生育期延迟、叶片变窄及内卷和结实率降低等一系列突变表型. 窄叶突变体的剑叶在饱和光下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 在灌浆期剑叶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也明显低于野生型. 遗传学分析表明, 该窄叶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通过对突变体T1代和T2后代的分子检测发现, 该突变体表型非T-DNA插入引起. 利用籼粳杂交F2群体对突变体位点进行了基因定位, 将其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上SSR标记RM7018和RM3331之间. 与经典的形态标记nal3(cul3)位于相同染色体区段, 故将该突变体暂定名为nal3(t). 随后, 利用已公布的水稻序列和SSR标记, 开发了6对新的STS标记, 进一步将窄叶基因nal3(t)定位在NS10和RH12-8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为0.58和0.26 cM, 物理距离约136 kb, 为进一步克隆nal3(t)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