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0年   1篇
  193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红字》通常被认为是纳撒尼尔·霍桑的杰作,并且毫无疑问成为美国文学上的佳篇。海丝特·白兰,霍桑《红字》中的女主人翁,她尊重自我、追求自由、追求人性高尚和个人权利等等,她沉重打击了清教社会。本文重点从海丝特·白兰的性格特征,特别是从她的反清教思想角度出发来分析她的反清教表现。  相似文献   
182.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属于"支那史"、"东洋史"的分支;冈仓天心的中国美术研究较明显地带有军国主义思想的印记;即使比较纯粹的学术研究的大村西崖等采取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准确地判断中国美术品的价值和地理分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为日本掠夺中国珍贵文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由此,从日本的中国美术研究亦可窥见日本侵华的图谋。  相似文献   
183.
陈染的中篇小说《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黛二的女性私语将男性置于被言说的位置,完成了对于男性权威的嘲讽,她以逃离的方式反抗母亲的变态控制欲,却也放弃了从同性那里获得救赎的可能。逃离成为黛二的最终选择,但孤独和绝望并不意味着黛二是消极、虚无的,她反而是一个积极虚无主义者,反抗着外界对个人精神的侵蚀和异化,包括最终在孤独中正视自己内心的冲突、调整自身的状态,为的也是避免与外界一同走向破碎。所以从黛二情感寄托对象的不断转移这一过程中,读者可以梳理出黛二亦或是陈染本人在绝望中反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4.
在文学创作中构筑理念宫殿,同时将学术批评生成为自我强劲的创造,作家兼学者路文彬正是始终生活在这一丰富的双重实践中。而在文体转换的操练中,想象力与思想共同蓄力并以回返的形式互为促进。以知识分子主体的身份认知作为根祗,路文彬的伦理追寻与文学创作交汇于通往自由之路、返回之反抗和关怀弱者的爱之哲思这三方面。他既在小说创作中呈现个体对自由生命状态的追寻,也在学术论著中建构本真的自由伦理;同时阐发了反抗之回归的本质与终极目的,而小说随笔中反抗精神也早已内化;路文彬始终在伦理学意义中追索爱的真谛,并传达着对被遮蔽弱者的关怀,其小说随笔里,也流溢着丰富的爱的情感。不受制于学科的界限区隔,路文彬以杜绝陈见的勇气,漫游并创造着自己的语言,并深切关注着人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