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网球运动中,反手击球技术往往难于掌握,尤其是业余选手,反手击球技术运用单调,进攻性不强,形成对方攻击的重点方向。加强反手击球能力,提高反手击球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双手反手击球技术的广泛运用,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和易掌握性,逐渐成为初学与女子首选动作。通过双手反手击球的几个特点,提出几点提高双手反手击球能力的建议,使广大爱好在练习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2.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评定南京体育学院高尔夫专项的学生,在相同训练内容,同一单位时间内,十球训练与单球训练的训练量与训练效果,分析比较所得的击球数据.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练习效果最佳,选择十球训练法,有利于提高一号木杆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53.
根据普通高校羽毛球技战术的特点以及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提高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对比赛的胜利也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普通高校的羽毛球技术水平在反手击球应用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击球的力量,路线等都是需要提高的。本文对如何提高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54.
网球单、双手反拍击球技术使用率都比较高,但是究竟哪一种击球方式更好,却没有定论。本文试图通过对它们之间方方面面的分析比较,旨在引导从事网球运动者,针对各自的技术特长,而决定应采用哪一种反拍击球技术。  相似文献   
55.
关于张继科反手拧拉技术在接发球中的应用价值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小燕  赵坤 《科技信息》2010,(22):246-247
乒乓球运动发展到目前阶段,发球、接发球技术质量越来越高,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难度也相应增大。这种相互的促进和提高,已使发球与接发球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接发球技术不断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略到精细,对接发球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接发球技术[1]。  相似文献   
56.
采用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对网球发球、击球的生物力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得出主要观点和结论,为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57.
羽毛球正手后场高远球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娴 《科技信息》2009,(14):252-253
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羽毛球选修课的观察与统计,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正手后场球时,出现的错误动作较多,影响了技术动作的形成和基本技术的提高。为了预防错误动作的形成,并有效纠正已出现的错误动作,本文着重提出了从握拍、侧身引拍、击球落点、手腕发力这个方面的技术分析和教学方法,阐明如何打好后场高远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8.
王久忠 《科技信息》2009,(24):I0239-I0239
网球课作为诸多选项课中较受大学生欢迎与喜爱的课程之一,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方面有待不断改进与完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较好地掌握网球的基本击球方法。  相似文献   
59.
孙斌 《科技信息》2009,(22):I0225-I0226
本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对底线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正反手击球技术均衡学习、提高的教学方法与特点。研究表明,网球正反手同步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初学者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初学者的运动潜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0.
横拍反手快拉技术对回接反手位底线长下旋、半出台与小三角下旋球,有明显技、战术优势,符合乒乓球发展趋势。运用运动学量的相对性、独立性与瞬时性特性,将横拍反手快拉下旋球分为平动参考系与转动参考系进行讨论:充分利用来球平动速度,增大球拍在转动方向的分速度,可减少拉球下网几率;曲线挥拍、加速制动能有效增大挥拍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