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9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608篇
系统科学   331篇
丛书文集   690篇
教育与普及   5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6篇
现状及发展   65篇
综合类   1300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822篇
  2007年   804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651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668篇
  2000年   520篇
  1999年   519篇
  1998年   384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410篇
  1995年   374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研究乙酸和乙醇在阳离子交换树脂 NKC- 9上的反应动力学 ,利用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进行了实验测定。在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条件下 ,以拟均相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 ,得出了 6 0 ,70 ,80℃下正反应与逆反应的反应速率系数。并在此基础上 ,测定了温度、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二者关系符合 Arrhenius方程 ,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40 .6 4k J/ mol,反应速率与催化剂浓度有关 ,在实验范围内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42.
合成了一种新的含N和S的高分子铑配合物,通过运用红外光谱和XPS电子能谱测试手段,分析表征了配合物存在的NRh配位键和SPh配位键,发现高分子配合物中除了形成配位键的N和S外,还含有未参与配位的N和S;同时发现,这些未配位的N和S在该高分子铑配合物中能发生分子内取代反应,这一独特性质有助于提高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3.
对阻尼谐振子的含时哈密顿用经典正则变换和量子u变换两种方法进行变换,论证了两种变换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44.
对CO和H2在483K、3.5MPa条件下,在充满F-T合成产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00)或超临界正戊烷的催化剂微孔内的扩散速率、孔内气体浓度分布以及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合成气在F-T产物中的扩散速率比超临界介质中低得多,从而造成了气相反应中从催化剂孔中到孔内显著的合成气浓度梯度及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的下降,从理论上解释了超临界条件下CO转化率和烃收率优于气相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5.
S2O2-8/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的正戊烷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焙烧温度、活化温度等因素对S2O 2-8/ZrO2(PSZ)固体超强酸常温下催化正戊烷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色谱-质谱( GC-MS)、傅里叶红外(FT-IR)、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面测定(BET)、含硫量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正戊烷反应产物、催化剂晶型变化及表面酸位类型等. 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活化温度是影响催化反应活性的关键. 焙烧温度在723~973 K制备的PSZ固体超强酸催化 剂,308 K下对正戊烷均具有催化反应活性,823 K焙烧样品活性最佳;对于最佳焙烧温度样 品,活化温度在373-673 K之间,均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活化温度为523 K时活性最佳. 异构化表观活化能为41.7 Kj/mol. 整个反应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反应初期,产物均为异 戊烷,表明发生的是异构化反应;反应中期,异构化反应速率减低,产物中出现异丁烷,表 明异构化反应和裂解反应同时发生;反应后期,异构化产物明显减少,异丁烷和己烷异构体 明显增加,表明裂解反应已经取代异构化反应,成为反应的主流. 适宜的焙烧温度使ZrO2 晶化是形成超强酸的必要条件;合适的活化温度影响酸位类型,523 K下活化的样品主要为 强Brnsted酸位,同时有少量的强Lewis酸位存在.  相似文献   
946.
通过光学活性的 2 ,2’-二取代 1 ,1’-联萘和间吡啶桥的连结 ,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型分子内双螺旋化合物 .其结构经 MS、NMR和元素分析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947.
将禽流感病毒接种于12 d鸭胚,接种后24,36,48 h分别采取其绒毛尿囊液、绒毛尿囊膜、胚体,其中绒毛尿囊膜及胚体制成18种AGP抗原,并与标准AGP阳性血清进行AGP反应,结果表明:取48 h死亡鸭胚的绒毛尿囊膜经过研磨、反复冻融及灭活制备的AGP抗原与标准AGP阳性血清反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48.
GC-MS/MS法检测尿液中的苯丙胺类毒品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快速检测尿液中苯丙胺类毒品成分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GC—MS/MS)。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快速检测尿液中的苯丙胺类毒品成分。  相似文献   
949.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酸和醋酸锌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首先制备前驱物二水合草酸锌,进而在微波场辐射分解,得到产物纳米氧化锌。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纳米氧化锌为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六角晶系结构,平均粒径约为8nm。  相似文献   
950.
手性配体/Ti(OPr-i)4催化苯甲醛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联萘二醇,D-樟脑,(-)-假麻黄碱,(-)-α-苯乙胺以及(+)-氯霉胺为手性源,合成了6种新的手性磷化合物及一种新的Schiff碱,将它们作为配体催化剂,在Ti(OPr-i)4存在下,用于催化苯甲苯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得到很好产率的氰醇,但立体选择不理想,只有中等程度以下的ee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