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6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608篇
系统科学   332篇
丛书文集   690篇
教育与普及   5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6篇
现状及发展   66篇
综合类   1296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822篇
  2007年   729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651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668篇
  2000年   520篇
  1999年   519篇
  1998年   384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410篇
  1995年   374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讨论了噪声对确定性信号的线性时频表示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证明了被白噪声污染的信号可以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小波变换WT来分析;而被脉冲噪声污染的信号可以用STFT来分析,而不宜用WT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2.
铁铝原子在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中的扩散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铁铝扩散偶,研究铁铝原子在化合反应中的扩散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扩散偶在铁铝低共熔反应温度上下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扩散偶在低于共熔反应温度处理时,在扩散偶铁-铝界面铁的一侧,通过铝原子的扩散,形成了富铝相金属间化合物FeAl2;而在高于共熔反应温度处理时,则在铁-铝界面上,通过铁、铝原子的互扩散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Fe3Al5,并随时间向两旁生长,两种化合物均为多孔体。研究发现铁、铝原子的  相似文献   
143.
灵便定时器     
本文介绍的灵便定时器,电路简洁明了,定时时间可根据需要在秒、分、时三个档内进行选择.范围为1秒~99小时之间。定时时间循环可以控制,走时日误差小于1秒,且操作十分容易.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4.
以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了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不同的催化剂用量,醇/醇摩尔比和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2.52g cat/molHAc,醇酸摩尔比为和110-120℃,并从温度与酯化速度的关系求出反应级数,反应速度常数和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145.
以β-环糊精或表面活性剂为增效试剂,分别研究了它们对以Fe-meso-(四(4-磺基苯)卟啉)(Fe-TPPS4)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与苯酚衍生物显色反应的速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镍负载硅酸铝催化剂上丙烯齐聚反应(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静态循环装置和XRD,ESR技术研究了银负载硅酸铝催化剂上的丙烯齐聚反应。系统地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低压下丙烯齐聚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证明,最佳条件为Ni含量7% ̄8%,活化温度550 ̄600℃,预抽空处理温度400℃以上,反应温度130 ̄150℃。同时发现镍含量在7% ̄8%时,催化剂表面有新晶相形成,预抽空过程是一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47.
在固液相转移催化「K2CO3/CH3CN/C6H5CH2N(C2H53Cl」条件下,对硝基苯磺酰基乙酸酯可与溴代烷发生一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8.
济阳拗陷高含CO2气藏的同位素特征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济阳坳陷无机成因CO2气藏多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且与新生代玄武岩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它具有高的CO2含量(64.55%~99.96%,平均为88.17%)和高的δ13CCO2值(-7.54‰~-3.35‰,平均为-5.03‰),40Ar/36Ar(318~3000,平均为1355)和3He/4He(4.68×10-6~3.55×10-6,平均为4.01×10-6).这些特征表明,气藏中CO2为深部地幔来源CO2和地壳来源CO2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研究区内前第三系碳酸盐岩石的CO2含量及其δ13C值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地壳来源CO2主要由碳酸盐岩石的脱碳反应形成.  相似文献   
149.
根据热导式量热计的理论基础——Tian′s方程,将时间作为已知参量,提出了一种新的热谱数据解析方法——简单级数反应的热谱面积比法.应用该法研究了几种简单反应的热动力学,实验结果验证了热谱面积比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0.
研究了小波包变换在声音编码中的应用,通过利用小波包变换在时域和频域都具有良好局部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中低码率混合域声音编码算法。这是一种可调码率算法,它根据输入信号段的特性来进行变换和编码,使得编码过程可以同时在时域、频域以及从时域向频域过渡的任一时频域中进行,从而使编码算法不仅在量化编码阶段,而且在变换阶段就对输入信号具有自适应性。其编码效果比在单一固定时频域中进行变换与编码有较大改善,有助于和高码率的声音编码算法相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