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61.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是200MW低温供热堆重要的安全保障系统,其启动方式对整个系统运行过程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合适数学物理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仿真模拟零流量和微流量两种启动,选择高精度Gear算法,研究启动方式对整个系统运行过程影响,掌握其稳态和瞬态工况下的热工水力特性,就瞬态变化过程做出比较分析。微流量启动使余热排出系统参数波动变大,达到稳定过程的时间变长。冬季选择微流量,保持管内流动,可以防冻;夏天选择零流量,可以提高系统敏感性和响应速度。根据不同环境,选择适当启动方式。仿真对系统实际的设计和操作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用上,下解方法研究一类反应扩散方程整体解的存在性及解的blow-up问题,以往的研究在u0-v0相平面上有一个空白区域,在其上不能判定解是整体存在或者blow-up本文在u0-v0相平面上得出一条明确分界线,在其一侧解是整体存在的,在另一侧解是blow-up从而完全地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63.
核供热堆换料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加充分利用核燃料,在一定的初始燃料富集度和合理地展平功率分布的条件下,达到高燃耗,必须对核供热堆的初装堆芯和换料方式作优化设计,以便实现在给定工况下核燃料循环的最优化和降低燃料成本。叙述了换料优化设计的步骤和倒换料规则,并对低泄漏堆芯和传统的外内装载方式进行了换料优化设计,得到了可供工程设计参考的一种换料优化方案,该方案可提高循环末组件燃耗、降低整个循环过程中的最大功率峰因子。  相似文献   
64.
用中子束照射铀箔测量238U裂变率时,由于铀箔含有少量的235U原子,所以测量结果必须去掉238U的裂变率而加以修正。本文介绍一种箔活化法测量238U裂变率的修正方法,它用于修正用铀箔测量238U裂变率分布,修正后的238U裂变率和用包镉裂变室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5.
作为水冷动力堆燃料棒包壳材料的Zr-4合金在水冷动力反应堆中会发生疖状腐蚀。疖状腐蚀一旦发生,会造成有效壁厚减薄,这将影响包壳强度,可能引起破裂;另外,氧化锆粉末剥落后富集在冷却剂中,会导致二氧化锆在回路零件上沉积,引起回路零件的磨蚀损伤及其它影响。本主要对Zr-4合金的疖状腐蚀特征及其产生机理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66.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革了相关行业原有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相关行业的进步,而核行业目前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尚未达成有效共识及形成系统化.针对数字化技术在核工程领域的应用,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数字化技术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数字化反应堆技术在核反应堆研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及未来的研发实施构想.研究表明:灵活可扩展的数字化基础平台框架、基于系统工程的三维协同设计和设计验证系统、基于知识工程的大数据管理是数字化反应堆技术作为反应堆研究设计工具的重要研究内容,可为后续数字化技术在核反应堆研究设计中的应用提供顶层思路的构建参考.  相似文献   
67.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 in an aerobic/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supplied with glucose as carbon source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phosphate release concomitant with the storing of poly-β-hydroxyalkanoate (PHA) during the anaerobic phase. Whereas, glycogen was soon built up followed by rapid consumption, at the same time, glucose was depleted rapid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fractions of phosphorus in activated sludge, the relative ratio of organically bound phosphorus in sludge changed at the end of anaerobic and aerobic phases. The ratios were 45.3% and 51.8% respectively. This showed that the polyphosphate broke down during the anaerobic phase to supply part of energy for PHA synthesis. The reason why there was no phosphate release might be the biosorption effect of extracellular exopolymers (EPS). It was also proved by the analysis of EPS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combin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 (EDS). The phosphorus weight percentage of EPS at the end of anaerobic phase was 9.22%.  相似文献   
68.
在热工水力实验回路上,利用直接通电均匀加热的垂直圆管(φ15mm×2mm)作为实验段,利用合理设计的喷放段来模拟小破口的出现.通过实验,得出了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壁温随喷放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压力、质量流速、初始过冷度、临界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曲线.这对瞬态CHF和t_(CHF)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反应堆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实验的工况参数范围是:p=0.7~2.2MPa,▽T_(sub)=50~120℃,G=1750~2800kg/m~2·s,q=0.3~1×10~6W/m~2.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给出了用于核反应堆堆芯热工水力瞬态分析的两流体模型。该模型分别列出每一相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差分守恒方程,不需要两相有相同的速度和温度。按该模型编制的CASTA-1程序能求解直角座标系的三维方程组。该程序允许选择堆芯顶部和底部的压力或速度边界条件的任意组合。由于该程序还考虑了测边界条件的处理,因此它不仅能用于全堆芯分析,还能用于子通道分析。文中还给出了压水堆和沸水堆堆芯计算实例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