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8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淮河(安徽段)27个底泥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了Cu,Pb,Zn,Cr,Co,V,Mn共7种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基于Tomlinson提出的污染负荷指数(PLI)法对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整体上受到的污染较轻微,其中只有凤台到淮南段的PLI值为1.28,属中等污染.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Cr>Co>Mn=Cu>Pb>Zn>V,其中Cr的含量是背景值的6.72倍,是淮河水体(安徽段)的主要污染物,其原因可能与该地区煤矿开采和电厂的污染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82.
根据中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概念设计,完成了CiADS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的设计分析.分析了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关键参数对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汽轮机入口温度、系统循环压比、冷凝器热端出口温度、高低温回热器端差等循环参数对循环热效率有显著影响.利用遗传算法优化计算CiADS与S-CO_2结合最高效率为35.932%,与其他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核电站相比,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的热效率不是最高的,但其热效率随着反应堆出口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证明了CiADS与S-CO_2结合进行发电是一种可行的设计.  相似文献   
83.
以丹江口水库为例, 考察水库底泥在不同温度、扰动和曝气等条件下, 总氮、硝氮、氨氮和亚硝氮的释放规律。设置模拟反应器, 探究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强化消除水库底泥内源氮污染的效果, 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会减少氨氮的释放,增加硝氮和亚硝氮的积累; 水体扰动会加速底泥中氮素释放, 且上覆水中的氮素释放累积量与扰动速度成正比; 溶解氧对底泥氮素释放有显著影响, 曝气处理可以明显地降低底泥中总氮和硝氮的释放及其在水体中的累积。在反应器中底泥–上覆水界面投加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Pseudomonas stutzeri (PCN-1)后, 反应器内各种形态的氮素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反应器运行的第65天, 底泥释放的总氮和硝氮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5.87%和79.96%, 底泥内源氮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对比投加菌株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发现底泥中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和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 PCN-1强化脱氮处理能够改变底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84.
在人眼无法观察到的世界,一种微小的物质拥有着巨大的能量。核能源,它予人威慑,也为人类创造幸福,其差别就在于人类对它的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5.
对苏州河底泥样品采用正己烷∶丙酮(1∶1)索氏提取,萃取液经浓缩分段后加入内标物萘、菲、艹屈,测定并计算各多环芳烃保留指数,结合GC/MS法,从该底质中鉴别出45种多环芳烃及同分异构体.多环芳烃保留指数与文献相符  相似文献   
86.
核反应堆控制材料—B4C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试验确定了B_4C合成反应的最佳温度。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物为六方碳化硼和少量的游离碳,晶格常数测定及化学分析表明B/C小于4。分别采用常压烧结和热压烧结制成了B_4C陶瓷试样,测定和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B_4C陶瓷的密度、气孔率、晶粒大小、抗弯强度及其相互关系,确定了B_4C的最佳烧成温度。用扫描电镜测定B_4C烧结体的晶粒尺寸为3~15μm,由膨胀仪测出B_4C的热膨胀系数为4.45~5.5×10~(-6)/℃。  相似文献   
87.
锂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一主族,原子序数为3,锂金属呈银白色,密度为0.534g/cm3,电负性最低,标准电极电位为-3.045V。锂的应用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由于在锂电池和可控热核聚变反应堆的应用,锂及锂盐已成为重要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船舶摇摆、起伏等运动对反应堆自然循环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非惯性系一维两流体模型。应用交错网格、有限体积法、半隐一阶迎风格式对质量、动量、能量方程进行离散,开发了运动条件下反应堆自然循环分析程序。通过实验数据对程序进行验证,并采用本程序对一体化反应堆实验回路开展了摇摆运动条件下的两相自然循环模拟。程序验证及模拟结果表明:该程序具备分析运动条件下的反应堆自然循环的能力,能够准确计算出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质量流量及空泡份额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9.
90.
采用透射电镜 ,红外光谱 ,X ray粉末衍射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等现代技术对小清河底泥沉积物复杂化合物的形貌及其中无机化合物的物种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合相应样区的水质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底泥沉积物中主、次成份的物种以及痕量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子存在状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