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杨卓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970-6974
2013年1月,对北戴河新区减河段水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对减河段8个监测点位的15项水质监测指标、8项底泥样品监测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减河北戴河新区段水体中COD、DO、SS、BOD5、总磷、氨氮、Pb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超标最严重的是COD(最大超标倍数为37.3),饮马河与减河交汇处及减河桥处水质较差;减河底泥中Pb、Cd、Cr、Cu、Zn、Hg、As监测结果均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中的标准限值,整体上底泥环境质量良好,可满足农用污泥标准要求,减河桥及减河歇马台处河流底泥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2.
该项目针对目前胭脂湖底泥污染严重的现状,邀请国内3家公司对胭脂湖底泥原位修复开展为期45 d的中试实验。中试结果表明:采取原位修复的方法治理胭脂湖底泥污染是可行的,如果以稳定底泥污染物和水质为主要目标,则B公司的处理措施是最优方案,如果以底泥污染物削减为主要目标,则A公司的处理措施是最优方案,由于胭脂湖底泥原位修复的核心是削减有机质和TN,因此比选结果,确定A公司的处理措施为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53.
54.
55.
大棚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应运作用及操作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山东省秸秆生物研究中心开发的一项全新概念的农业增产、增质、增效的有机栽培理论和技术。2009年,我省开始进行引进试验。通过试验示范,该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被广大的菜农所接受,并作为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主推技之一,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本文详细的阐释了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应用作用及操作规程,意在使广大菜农更为深刻的掌握该技术,进而提高蔬菜的产量、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56.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湿地重建的重要工具种之一。笔者选取溱湖湿地公园内疏浚后重建的5处代表性芦苇沼泽及1处未做疏浚处理的芦苇沼泽(对照组),基于生长 期芦苇光合生理及成熟期芦苇表型的测定与分析,探讨芦苇对疏浚后基底环境的适应性响应。结果表明:疏浚后底泥总氮、总磷消减明显,总氮含量下降为480~1 080 mg/kg,总磷 含量下降为536~585 mg/kg。疏浚后样地芦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效率、二氧化碳利用效率等直接反应光合能力的指标和底泥总氮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效光能利用区 间随底泥总氮含量上升增幅明显;底泥总磷含量仅与光能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相关性。供光合指标测定的芦苇植株第3叶叶长、叶面积、叶干质量以及地上生物量与疏浚后底泥总氮含 量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底泥总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溱湖湿地公园基底疏浚后芦苇生长受到底泥总氮含量的显著影响说明部分疏浚点的疏浚强度对芦苇的生长已构成限 制。因此,在底泥疏浚及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时,需要考虑不同水生植物适应基质(营养条件)的差异性,大规模盲动性的清淤可能导致水生植被重建出现新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7.
三峡库区重庆城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库区重庆主城区段水体底泥为研究对象,对其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主城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长江段,嘉陵江段污染较轻微,主要污染元素为Cu,Pb、Zn,其含量与背景值相差不大,重金属污染程度综合排序为CuZnPb,各重金属含量都是在70~90 cm深度之间达到最大值,主要污染河段为珊瑚坝、磁器口和广阳坝河段;与前人研究的五大湖区的结论进行对比表明,由于Cu的浓度很高致使研究区域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 I高于五大湖。  相似文献   
58.
瓦埠湖沉积物内源磷的稳定性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主要分析了瓦埠湖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的磷的稳定性和铝盐、铁盐控制瓦埠湖底泥释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底泥释磷总量在碱性条件下最大,中性条件下最小;铁磷、铝磷溶解量随pH值的升高均增加;钙磷溶解量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氯化铝、氯化铁对瓦埠湖底泥释磷的控制规律为:在酸性环境条件下控制的效果不明显,在中性环境条件下控制的效果较为显著,在碱性环境条件下控制的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明河流植物群落下的底泥中碳氮磷和重金属的积累机制。【方法】在淮河上游地区索河流域不同生境类型(浅滩区和浅水区)下分别选取3处当地优势植物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单优势群落,采集植物群落下和对照(植物盖度<5%)0~10 cm(表层)、≥10~20 cm(中层)和≥20~30 cm(下层)处的底泥,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植物群落下3个层次的底泥中OC(有机碳)、TN(全氮)、TP(全磷)、As、Cd、Co、Cr、Cu、Hg、Ni、Pb和Zn是否有显著富集效应,计算底泥中各元素的相对富集指数E(relative enrichment index, E),并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分析相对富集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扁秆藨草和黑三棱群落下的底泥中OC、TN、As、Cd、Cr、Hg、Ni、Pb和Zn有显著富集作用,且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表层底泥。整体上,植物群落下0~30 cm深的底泥中OC、TN和各重金属的E值主要受到各元素在底泥中本底值的影响,其次为植物种类,再次为生境类型,而底泥质地对其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在污染河流中种植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种可以使河流中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定向转移到植物群落下的底泥中,尤其是表层底泥中。这其中的主要驱动力表现为植物对水体中颗粒物和营养物质的拦截,以及植物枯落物和死亡根系的分解及矿化。扁秆藨草可能对Cd、Cr、Hg、Pb和Zn有吸收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60.
基于T-S模糊模型,针对单组缓发中子点堆动力学方程,设计了T-S模糊控制器来实现对反应堆功率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T-S模糊模型控制器能够较好的控制反应堆功率的输出,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