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系统科学   83篇
丛书文集   122篇
教育与普及   10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251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讨论了系数关于q为平方增长,p和-y为指数增长的带跳倒向随机微分方程(BSDE)解的存在性,以及有这种系数的反射BSDE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72.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AVO)分析是一项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特征来分析岩性和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 ,它极大地改善了地震勘探的烃类检测能力。并不是所有气层的反射振幅都随偏移距增加 ,特殊岩性体也会产生AVO效应。利用弹性动力学方程变换和递归算法 ,计算了反射矩阵 ,从理论上推导了球面波在层状弹性半空间传播时产生的地面反射记录的计算公式。在实例模拟中 ,对计算速度和精度、空间假频、截断效应等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计算实例说明 ,波场模拟有助于AVO分析和叠前反演。  相似文献   
73.
为了验证水下电能传输的可行性和研究影响传输效率的因素,采用电场耦合原理进行了简单的无线充电电路设计,对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分析了其相比于磁场耦合方式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应优势,通过多物理场仿真模拟极板间电场分布,设计了一种LC双边的CPT系统,采用单片机组成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并用功率放大电路模块组成发射端和接收端。结果表明了运用电场耦合原理进行无线充电的可行性,在研究中发现极板间的传输距离是影响水下无线充电效率的一个因素,而且两个电极之间的杂散电容也会影响极板间的功率,所以由于极板间隙的存在极板间的功率损耗较大。所提出的LC双边CPT系统,不仅实现了水下无线电能传输,还保证了在一定距离和频率下传输效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74.
为提高冷轧电机功率的计算精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机功率在线计算模型,模型中将电机功率分为轧制功率和机械功率损耗.其中,轧制功率采用基于简易有限元的数值积分方法计算获得,而电机机械功率损耗采用实验测试回归方法获得.基于本文设计的测试方案和模型结构,通过对某1 450 mm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现场测试,回归得到了功率损耗模型中的系数,并将其应用到了该机组中.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电机功率模型的计算偏差可控制在±5%以内,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符合现场控制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正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模拟结果分析工具VARxMD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是一种很有潜力研究较大体系(1000个原子)复杂化学反应的方法。国际上现有的ReaxFF MD模拟结果分析工具无法让用户了解所模拟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细节,对于规模小或简单的反应体系进行人工分析还可以接受,但对于原子规模达到~1000至~10000的大体系模拟,反应分析功能的缺乏,将使研究者对反应机理的分析陷入困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刘健等研发的反应分子动力学分析与可视  相似文献   
76.
为了提高热辐射对液滴群的加热效率,针对单个液滴接收平行热辐射后的反射、吸收、透射等能量传递过程开展研究,采用区域法建立了能量传递过程的计算模型,在液滴吸收系数为1~1 000 m-1、液滴粒径为0.1~10 mm、液滴折射率为1.1~2.0范围内,计算分析了液滴温度场的演化与液滴吸收率、液滴反射辐射、透射辐射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结果指出:在反射环节,液滴的反射率仅取决于液滴的折射率;随着折射率的增大,液滴反射率增大,反射辐射的空间分布也由顺投射方向占优逐渐转变为逆投射方向占优,现有研究范围内反射率不超过14%;在吸收环节,提高液滴吸收系数、折射率的同时减小液滴粒径是使液滴获得快速、均匀温升的有效途径;粒径的减小会导致液滴吸收率降低,使大量热辐射以透射的形式离开液滴;这部分透射辐射与反射辐射可被再次利用,统称为二次辐射;在透射环节,透射辐射总量随吸收系数、折射率或液滴粒径的减小均会增大;透射辐射的分布以顺投射方向占优。根据上述结果,给出了液滴吸收率、透射辐射定向辐射强度的经验关联式,该经验式与定义式计算结果主体偏差分别小于10%和15%;据此绘制了二次辐射数量与构成的...  相似文献   
77.
工业恶劣成像环境下的雷达图像常存在对比度低和清晰度差等问题,质量退化的图像直接影响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处理效果以及目标参数反演结果。因此,对高炉料面后向散射进行建模,并针对弥散浓尘环境下的随机粗糙料面成像,提出一种基于衰减补偿和散射修正的成像方法。考虑微波沿空间路径的传播损耗,在回波模型中加入环境因子,采用瑞利散射和积分方程法分别求解衰减系数和粗糙面的后向散射系数,从传输损耗和散射机理出发,对图像进行损耗补偿以及目标像素亮度的提升,减小图像因成像环境、目标距离以及表面起伏形状不同造成的信号强度差异。通过南钢3号高炉雷达数据验证算法,目标像素亮度差异平均减小4.33 dB,有效改善雷达成像中高炉径向距离起伏料面的成像性能。  相似文献   
78.
现阶段板式无砟轨道CRTSⅢ型轨道板已成为我国高铁轨道技术的主流,但受施工及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容易出现CRTSⅢ型轨道板与自密实混凝土调整层层间脱空等问题。现有可行的检测方法较少,且无法高效准确地找出脱空位置。基于高铁线下层状结构,采用冲击回波声频法采集信号,最大熵值法频谱分析方法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冲击弹性波在轨道板层间传递过程中的反射能量特征,实现对轨道板脱空的有无及位置的辨识,同时介绍了信号接收装置使用音频传感器相对于传统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势,以及验证了冲击回波声频法在轨道板脱空检测实际应用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9.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靖海凹陷裂谷期的构造背景进行分析,并运用地震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方法对始新世文昌组的层序格架样式和大型强振幅砂体的成因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靖海凹陷与礼地块在始新世时期位置相邻,处于古南海北部的大陆边缘,且靖海凹陷始新世向海的伸展量大于海相沉积的礼乐地块;靖海凹陷始新世断陷层序内部可见与水平面快速上升的视削截反射,这与断陷作用引起的快速海平面上升有关;文昌组底部可解释出沿构造高部位分布的大型沿岸沙坝沉积,这与波浪控制下的砂质碎屑海岸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