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53篇 |
免费 | 926篇 |
国内免费 | 158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25篇 |
丛书文集 | 1542篇 |
教育与普及 | 85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12篇 |
现状及发展 | 128篇 |
研究方法 | 4篇 |
综合类 | 291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76篇 |
2023年 | 570篇 |
2022年 | 680篇 |
2021年 | 754篇 |
2020年 | 803篇 |
2019年 | 568篇 |
2018年 | 319篇 |
2017年 | 458篇 |
2016年 | 537篇 |
2015年 | 776篇 |
2014年 | 1418篇 |
2013年 | 1332篇 |
2012年 | 1501篇 |
2011年 | 1650篇 |
2010年 | 1617篇 |
2009年 | 1762篇 |
2008年 | 1761篇 |
2007年 | 1600篇 |
2006年 | 1337篇 |
2005年 | 1171篇 |
2004年 | 1065篇 |
2003年 | 1057篇 |
2002年 | 1026篇 |
2001年 | 1063篇 |
2000年 | 933篇 |
1999年 | 814篇 |
1998年 | 739篇 |
1997年 | 695篇 |
1996年 | 634篇 |
1995年 | 591篇 |
1994年 | 552篇 |
1993年 | 461篇 |
1992年 | 483篇 |
1991年 | 418篇 |
1990年 | 399篇 |
1989年 | 343篇 |
1988年 | 180篇 |
1987年 | 111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2)
分析了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SC-IFDMA)系统中载波频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推导了由于载波频偏而引起的信噪比损失公式,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复杂度的线性时域频偏抵消(TD-CC)方法,并将TD-CC方法与串型干扰抵消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联合频偏抵消、频域均衡的串型多用户联合检测(TD-CC-SIC)方法.仿真结果表明,TD-CC和TD-CC-SIC方法较传统频偏抵消方法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3.
赵晓春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23)
本文论述了一牵五展放导引绳在220kV同塔双回线路中的施工的特点及其关键施工工艺,并对不同工艺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4.
135.
从弹性薄板理论出发,将多箱箱型结构分为多块相互约束的边界弹性支承薄板。每一块板在板内承受任意局部荷载,在四边承受待定的分布弯矩。通过板与板的边界位移与转角协调分析,得到任意荷载作用下多箱箱型结构的解析解。算例表明本文方法精度好。由于解析方法未知量少,因此便于在工程计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6.
以柔性联接装配型拉动生产系统为对象,应用极大代数法,建立了柔性联接装配型拉动生产系统的离散事件模型;并进行了系统有限扰动分析,扰动分析证明装配型拉动生产系统能有效降低库存. 相似文献
137.
研究了大型不确定前馈型系统的鲁棒分散镇定问题。因为系统具有前馈型结构,采用自下而上的迭代分析方法,同时注意运用互联非线性系统有界性和稳定性判据。将设计任务转化为镇定底层子系统和其他子系统的标称部分,并可以明确构造简单的饱和控制律。该方法利用系统的结构特性,不太依赖李雅普诺夫函数,也不需要通常的LMI技巧。仿真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8.
双代号网络图中虚工序对时差计算公式的影响与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使用最少的虚工序和虚节点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属于NP-hard问题,所以对于任意一个给定的项目,会存在多个正确的而且虚工序画法不同的双节点网络图与之对应.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双代号网络图中不同虚工序对时差计算公式的影响并进行修正.虚工序画法的不同会导致网络图中产生数量和类型不同的节点,因此研究方法从分析节点入手.首先根据虚工序的画法将节点分为一般节点,虚出节点和虚进节点三类,然后逐一分析每类节点对工序时间参数节点式计算公式的影响.通过同定义式算法对比,结果发现工序自由时差和安全时差的节点式算法分别对于虚出节点和虚进节点失效.最后提出节点式计算公式的修正方法,实例分析证明本算法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39.
制动过程的主动转向干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动转向(AFS)能够提高车辆的转向跟随性和车辆的稳定性能,同时还能够产生额外的侧向力,抵御制动过程中由于制动力的不对称分配所引起的横摆及侧倾。首先基于主动转向的机构及制动过程建立了转向模型及车辆模型,并在该模型控制的设计中,利用横摆角速度和侧偏角反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同时,为了得到最佳的输出反馈增益矩阵,采用线性[0]二次型调节器(LQR-line quadratic regulator)进行最优控制。通过制动过程中主动转向的干预作用的MATLAB仿真,以及没有转向干预控制的制动过程试验与仿真的对比,表明主动转向无需驾驶员的额外干预,通过电机的主动补偿提高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影响车辆的纵向动力学过程,缩短制动的有效距离。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