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5篇 |
免费 | 60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66篇 |
丛书文集 | 60篇 |
教育与普及 | 2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5篇 |
现状及发展 | 21篇 |
综合类 | 15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42.
刘益虹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根据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房屋构造的课程特点,提出了“四点一引导”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同时介绍了其具体操作及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3.
本简要介绍了数字实验室概念的由来、建设的体系结构,并针对其体系结构提出了建设的主要内容、标准、规范和不同阶段。在数字实验室建设中应用GIS技术,采用集成二次开发的方法,实现数据和图形双向查询,扩充数字实验室功能。在宏观上数字实验室有三个部分: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每一部分都有自身的功能及特点。 相似文献
44.
随着不断拓展的有线电视数字电视业务,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上行通道在整个有线业务中的利用率逐渐变得频繁,给相关技术指标要求也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在实际运营中,仍存在着诸多困难,特别是回传噪声干扰,成为影响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运营最大问题之一。本文则通过分析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中的噪声问题,以此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46.
为了提高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手势分类准确率,通过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与采集姿态信号与sEMG的混合信号,提出了GRUBiLSTM双层网络的实时手势分类算法。第1层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利用能量组合算子特征对混合信号进行突变点检测,定位运动态数据起始点;第2层双向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使用能量核相图特征对运动态混合信号进行2个方向10种手势的分类。通过离线模型优化,分类算法识别时间低于40 ms,突变点检测精度88.7%以上,手势分类准确率为85%,信息传输率(informationtranslaterate, ITR)达到89.9 bits/min,与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算法相比,在准确率与计算效率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7.
供热负荷预测是指导供热系统调控的重要手段。提高供热负荷预测精度十分重要,针对机器学习中输出目标的分解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季节和趋势分解(Seasonal and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 STL)的供热负荷预测方法,构建了适用于供热负荷预测的输出目标。首先利用STL算法将供热负荷时间序列数据分解为趋势分量、周期分量和残差分量,分别训练Informer、BiLSTM和XGB三个模型,将构建好的三个分量预测模型的输出叠加作为初步预测结果,分析误差序列,以BiLSTM预测误差提高模型精度,构建出STL-Informer-BiLSTM-XGB预测模型。将上述模型与常用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构建的STL-Informer-BiLSTM-XGB 模型的MAPE、MAE和MSE,分别为0.871%、96.18和13202.2,预测效果最优,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供热负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8.
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是中国文化西传产生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足足影响了欧美三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本文试举例说明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的主要模式和媒介,以及这种双向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9.
50.